在城鄉一體化的戰略舉措中,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路徑,是突破城鄉一體化障礙的基本前提。新鄉市以培育產業為支撐,通過建設產業集聚區等途徑,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
實施:
產業集聚區就在農民家門口
在新鄉縣古固寨鎮合力線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企業負責人張立東介紹,新鄉的紡織業比較發達,所以他也就就地取材開了這樣一家線業公司。
“企業有400多名職工,平均工資有1650元,是這里人數最密集的企業了。”張立東表示,除了原材料比較多之外,自己最看重的還是這里的人力資源,好招工,公司絕大多數工人都是從古固寨鎮招的。張立東也感到,現在工廠越來越多,在鎮里越來越不好招工了。
張立東前前后后為公司投資了1000多萬,但他并沒有滿足于此,“隨著國內紡織行業回暖,公司還要開建第三期工程,你們下次再來肯定又不一樣了。”張立東指了指工廠北面的空地,限入無限的展望之中。
走出公司,記者注意到,傳達室頂部豎著大大的招工啟事牌。像這樣的招工啟事,記者在當地很多工廠外都可以看到。
產業集聚區吸引并壯大了投資者,同時受益的還有在這里祖祖輩輩生活的農民。中午12點,在位于衛輝市唐莊鎮的新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一身工裝的李小方告訴記者,這幾年自己一直沒出村打過工。“從家到公司不到5分鐘,每月2000元的工資拿著,‘三金一險’都有,用不著出去打工。”李小方說,附近新增的企業一家接一家,回村的青年也越來越多,掙錢不少花錢不多,與其做城市的農民工不如做農村的上班族。
唐莊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一味地發展工業,放松農業和糧食、不管不顧生態和環境,那不是唐莊。這些年,唐莊嚴格把關,在注重引進科技含量較高企業的同時,還引進了污染物處理企業。有一個投資兩億元的污泥處理廠正在快馬加鞭地建設,這個廠把唐莊幾個廠排出的污染物變成營養土用來造地。前幾年,西部幾個村沿公路建起100多個石碴廠。由于污染環境,鎮里限期集中搬遷,在遠離生活區的地方建成8個全封閉無污染的大型石碴廠。污染問題解決了,還騰出不少土地。通過新農村建設,唐莊鎮新增耕地2400多畝。
唐莊鎮工業上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投資9200多萬元,建成五橫五縱高標準水泥道路16.7公里,形成5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框架,達到“七通一平”,先后引進世界500強百威啤酒、國內500強北新建材以及春江水泥集團、銀金達環保塑料薄膜等工業企業40多家。
與此同時,新農村建設置換出的良田正成為農民手里的搖錢樹。在延津縣王樓鄉,鄉黨委書記楊海峰介紹,王樓鄉大力發展高效觀光農業,規劃建設了高效農業種植園區,以聚源果蔬、日升糧油等龍頭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全力打造供港綠色蔬菜生產加工基地、農業觀光旅游基地、千畝良種繁育基地,目前全鄉已發展溫室大棚 500余座,成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特色產業。
經濟的發展既解決了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往哪里去的問題。在新鄉,農民除了越來越多地走進工廠外,還有很多進入服務業等其他行業。
重點:
產業集聚區成為小城鎮的依托
產業集聚區是新鄉把農民留在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平臺,為此,新鄉市也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前期出臺系列支持文件的基礎上,新鄉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意見》,從培育主導產業、推進招商引資、提高要素保障、創新管理體制、強化考核激勵等7個方面加以引導和約束,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突出了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要性。積極貫徹落實《河南省產業集聚區機構編制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印發了《新鄉市關于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機構編制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了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為集聚區第一責任人。將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主戰場之一,激發了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按照城市標準,新鄉市全面貫通集聚區和城區之間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管網建設,實現與城區的互聯互通。保障房建設方面,2011年全市計劃在偏向集聚區的城區內規劃建設廉租住房89.57萬平方米(18016套),計劃在靠近集聚區的城區內或依靠集聚區重點企業規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7萬平方米,已全面開工建設并部分投入使用。除了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以外,新鄉市還在城區接合處規劃建設了一批高檔社區、酒店、商業中心等服務性設施,提升投資環境。在學校、醫院建設方面,結合村莊搬遷,在社區內規劃建設一批配套的小學、衛生室等,引導重點學校、重點醫院建立分支機構,服務集聚區發展。同時引導金融、郵政、通信等單位在產業集聚區內設立分支機構,服務集聚區企業生產、生活。
與全國很多地市一樣,土地和人力同樣是制約新鄉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兩大瓶頸。對此,新鄉市發揮作為全省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的優勢,將集聚區內村莊搬遷納入年度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標管理范圍,2011年啟動了47個村莊的搬遷;加大農村土地整治力度,努力拓展建設用地空間。全市2011年新增建設用地4.1萬畝,是年度計劃指標的8.7倍,較好地保障了產業集聚區發展需求。此外,新鄉市積極破解“招工難”與“就業難”兩難問題,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9萬人,組織再就業培訓2.36萬人;同時大力開展創業帶動就業活動,創業帶動就業49.9萬人,基本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
來自新鄉市發改委的數據:2011年,全市13家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0億元,占全市城鎮投資總量的42%;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47.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吸納從業人員突破20萬人,增長34%。產業集聚區已成為新鄉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結構調整的主戰場、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和對外開放的突破口。(覃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