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西南中沙工委53年建設 永興島已與普通城鎮無異
時間:2012-06-24 10:17:15  來源:中新網   作者:李曉梅 楊雋瑩 譚邦會 
     住木板房,喝未凈化的水,吃咸菜蘿卜干;白天與烈日為伴,夜晚與蚊蟲為伍,出行僅靠小噸位木船……1959年,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駐地西沙永興島,老一輩“西沙人”從零開始艱苦“創業”。

  而今,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已設置18個職能部門,20個事業單位。永興島有了醫院、郵局、銀行、超市、醫院,和中國的普通城鎮已無多大區別。

  從零起步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逐步健全

  西、南、中沙群島地處南海中南部,由200多個島、礁、沙灘組成,島嶼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近200萬平方公里。西沙永興島是西、南、中沙群島最大的島嶼,面積2.13平方公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辦事處(以下簡稱工委、辦事處)駐該島。

  工委、辦事處成立于1959年3月,原隸屬于廣東省和海南行政區,負責領導南海各島的開發建設和行政管理任務,行使、維護和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和管轄權。1969年3月,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改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又恢復為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

  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海南省,并授權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工委、辦事處作為海南省派出機關,對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權。工委、辦事處實行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2008年,根據海南省完善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的要求,工委、辦事處參照市縣黨政機關,設置了組織部、宣傳部、群工部、社會發展局、財稅局、海洋漁業局、國土環保與建設規劃局、旅游局和公安局等18個行政職能部門,并設置了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等各類事業單位20個。目前,在職工作人員共330人。

  在永興島創業之初,老一輩“西沙人”住的是木板房、油氈房,喝的是未經凈化的雨水,吃的是咸菜羅卜干,讀的是“月報”;沒有廣播電視,電話也不通;白天與烈日為伴,夜晚與蚊蟲為伍;在海南島與西沙間往來的交通工具僅是小噸位的木船,速度慢,舒適性差,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永興島漸漸有了小城鎮的模樣,原工委、辦事處機關辦公樓、宿舍樓、文化活動中心和商業站、水產站、食品站、干部職工宿舍樓等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為方便駐島干部職工的出行問題。1978年,瓊沙1號輪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瓊沙2號輪光榮服役。隨著船體老化,瓊沙1、2號輪陸續退出了歷史舞臺。2007年2月,工委、辦事處籌集資金近4000萬元,建造了瓊沙3號輪。該船排水量2500噸,總載重760噸,載客200人,船上加裝了“減搖鰭”,駐島干部職工乘船條件得以改善。 現在的永興島,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機場、碼頭,水泥公路四通八達。另外,還設有醫院、郵局、銀行、糧所、氣象臺、海洋站、保險公司等單位。

  與此同時,民生項目也一步步在西沙永興島的歷史留下印記——西沙永興島污水處理項目、西沙群島垃圾收集轉運項目、西沙趙述島50套公租房建設項目、漁民村83套公租房項目等一批省重點民生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老一輩“西沙人”都親身經歷過“孤島生活”的滋味,信息不暢,無法與外界聯系成為駐島干部職工心中的痛,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沙人的“孤島生活”開始改變。

    1986年元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上島慰問駐島干部職工,贈送了二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解決了駐島干部職工收看電視難的問題。2003年,島上陸續開通了移動電話、互聯網。

  2007年,西沙永興島調頻廣播發射臺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并于2011年4月正式開播。發射臺設計裝備4臺3千瓦的發射設備,可同時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套和海南省廣播電臺一套廣播節目,廣播信號覆蓋永興島半徑30公里的地區。極大地豐富了駐島軍警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及時地為在西沙海域作業的漁民提供了來自祖國的氣象信息服務。

  同時,工委、辦事處陸續更新了衛星電視接收設備,駐島軍警民現在已能收看到60套電視節目。從此,永興島再也不是孤懸海外的小島。

  解決看病難 新西沙人民醫院將2012年底投入使用

  由于西沙遠離海南本島,看病難一直困擾著駐島軍警民。2012年初,由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投資1800萬元的新西沙人民醫院項目在原址正式動工,建筑面積1992.53平方米,計劃2012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醫院設有兒科、外科、婦產科、五官口腔科、護理辦、檢驗科、放射科、心電超聲科、高壓氧科、藥劑室、預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遠程會診室、病察室等科室,配30張病床。

  此外,為解決漁民在深海生產作業產生的“減壓病”等疾病,工委、辦事處投入20余萬元購置了高壓氧艙,并于2006年投入使用。截至2011年底,許多在西沙海域作業、患“減壓病”的漁民得到救治。

  另據了解,隨著北部灣劃界,廣東、香港等沿海省份和地區的漁民紛紛向南海轉產。為了給在南海生產作業的漁民提供后勤保障,工委、辦事處爭取國債資金1.2億元,在西沙永興島建設漁業補給基地。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南海網 李曉梅 楊雋瑩 譚邦會)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