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先是一項理論建設工程
在現代社會中,“工程”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工程,指的是“以某組設想的目標為依據,應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通過一群人的有組織活動將某個(或某些)現有實體(自然的或人造的)轉化為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的過程”。廣義的工程,指的是一個團隊為達到某種目的,在一個較長時間內進行協作活動的過程。我們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一具有目的性,二具有組織性,三具有協作性,四具有時間性或計劃性,符合上述廣義的工程定義。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這項工程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是課題組集體協作和攻關的產物。
就編寫教材來說,從課題組成立到提綱編寫,再到教材撰寫,一直到最后審批出版。期間在經過嚴密的立項審批過程后,還要經過比較充分的調查研究和課題組內部反復討論、反復修改,成稿再報課題各主管單位審議后,還要經過工程咨詢委員會反復審議和組織專家反復審改,最后才能上報中央政治局常委審定批準。這些教材,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新經驗,反映了各學科領域研究的新進展。
這一工程的主要目標,就是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創新發展,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創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干。圍繞這一目標,八年多來,工程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高揚馬克思主義主旋律,鞏固黨的理論陣地,團結和凝聚廣大理論工作者等許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項名副其實的理論工程。
這是一項靈魂建設工程
首先,這一工程的重要落腳點是鑄煉人的靈魂的工程。中央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黨的十六大召開后,中央有關部門通過調查研究,注意到在某些高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某些學科領域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弱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淡化的傾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文科教學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學科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深入開展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研究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到高校文科教學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是工程實施的一項基本任務。
其次,這一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工程計劃組織編寫100多種專業課教材,特別是43種工程重點骨干教材,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和我國高校的文科教材體系,奠定了扎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由一批哲學社會科學界的資深專家學者組成的工程咨詢委員,以對黨和國家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科學嚴謹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為編寫鑄煉人的靈魂的高校文科教材,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一項理論創新工程
從中央實施這一工程之初,胡錦濤同志就強調要高度重視理論創新。當今時代,實踐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絕不是改頭換面地抄襲舊書本,而只能根據新的豐富的事實作出新的有說服力的論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在理論創新中形成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又符合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因此,各個課題組都努力在理論創新上下功夫,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各個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破解改革開放中出現的重大理論難題,回答社會上包括廣大學生在生活中提出的模糊認識問題。
比如,科學社會主義課題組在研究中注意到,以往的同類教材都圍繞著“社會主義為什么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怎樣取代資本主義”這一主線展開,講的都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道理,而我們的實踐在探索的已經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因此,我們課題組決定從科學社會主義的學科對象開始,把“革命”與“建設”這兩個板塊打通并銜接起來,使得科學社會主義成為一個“革命”與“建設”有機統一的完整學科,成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有現實理論參考價值的科學成果。這樣的努力,對于我們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是一項人才建設工程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在鑄煉人的靈魂的工程中,關鍵又在老師。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無論是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還是開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編寫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的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這一切最終都要靠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來付諸實踐。如果一名教師不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在課堂上不堅持馬克思主義,那么,工程的各項工作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過程中,有一條很好的經驗,就是始終注意讓全國各高校教師和各單位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參與工程的各項工作,并在參與中受到鍛煉提高。幾年來,這項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壯大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干隊伍,提升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思想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工程還在每年暑假組織教師到西部地區了解國情,到革命老區體驗學習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到改革開放前沿深化對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的理解;同時,組織一部分教師出國考察,開闊視野,深入了解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現狀。特別是從中央到地方,都有計劃地分批分期安排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骨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到中央黨校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一個月研修培訓,直接聽取中央有些部門的領導和專家的授課,系統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了解中央重大決策的背景、過程、內容和意義,并進行實地考察,從而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教學骨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隊伍建設這一關鍵環節,這項工程在推出大量理論成果的同時,也涌現出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為工程深入開展以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礎和保障。
最近,李長春同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上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愧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礎工程。實踐證明,八年多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進一步高揚了馬克思主義旗幟,為我們創新了理論工作機制,打開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突破口,搭建了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重要平臺,有力促進了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為我們黨在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理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也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新問題。認真總結這些經驗,深入研究這些問題,讓這項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工程結出更為燦爛的思想果實,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和傳播,是我們黨的理論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職責。
(李君如 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