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坐公共汽車候車半小時是家常便飯,如果要到上海,得顛簸好幾個小時;到90年代中期,我區出現了宇嶺、京申兩家直達上海的巴士車,大大縮短了青浦到上海的往返時間;至90年代末,青浦第一次出現了城內公交--環線車,環線車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城區居民的出行;10年后的今天,青浦公交已經形成了省際、區際、鎮際、村際等不同程度的通達網絡,伴隨著青浦新城的建設,青浦的公交網絡也將越來越“濃墨重彩”,令人關注。
傳統公交好上加快
“傳統巴士”總讓人聯想到以前的巨龍車或者那種藍白相間的公交車,沒有空調、沒有座位、行駛緩慢,從青浦到上海起碼兩小時。但如今“傳統巴士”的概念,再也不是那樣的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青浦的公共交通正向著又好又快的方式發展。2006年前,從青浦到上海的近50輛大巴士就有一半以上是空調車,當然最大的改觀還是市民乘車再也不用一路站著了。2006年,青浦開通了到上海的快速巴士;2007年,又開通了朱家角到上海的快速巴士,高速巴士清一色空調車;2008年起,我區投資近億元,對包括高速巴士和區域內專線在內的公交巴士進行了空調車替換,到目前為止,已全部更換完畢。如今,市民從青浦到上海的時間最短只需45分鐘,候車時間大大縮短,高峰時間只需等5分鐘,乘客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高速車和非高速車進行隨行選擇。
區域公交不斷覆蓋
當第一輛城區巴士開通的第一天,青浦城區居民奔走相告,不少老人帶著小孩像坐觀光車一樣坐上環線車,瀏覽青浦新城的發展,感受以往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車上”感覺,這是繼青浦到上海、青浦到各鄉鎮以后出現的第一個區域性巴士。10年來,不少老人經常在閑暇時花一塊錢坐上環線車,能從起點坐到終點。坐環線車成為老人們消閑時光、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近年來,政府出臺了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的優惠政策,此后,老人們的生活消遣空間更大了,即使是腿腳不便的老人,由于有了環線車,也能跟隨青浦城區發展的步伐,目睹青浦新城發展的日新月異。如今,環線車已從首發時的1條線增到了10條,末班車時間也從原來的下午5:00延長至晚上9:00.,環線車的便捷和實惠使其越來越成為城區居民出行的首選公交。
鄉村巴士(又名“村村通”)的開通是青浦廣大農村百姓做夢也想不到的一件好事。一輩子過關了出門搖櫓的水鄉農民們,以前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出門就上公交車的場景。金澤鎮商榻鄉雪米村的李阿婆坐在“村村通”的鄉村巴士上,用“洋涇浜”普通話告訴記者:“從前出門靠搖船,后來出門能坐上手扶拖拉機,今天出門就能坐上公交,老人還能免費,真是好呀!”到目前為止,青浦各鄉鎮街道幾乎都開通了鄉村巴士。據了解,目前的線路已從原來的21條發展到了52條,
新辟線路讓人期待
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給了公共交通更大的發展空間,伴隨著虹橋交通樞紐的建設,我區將新辟公交專線--青虹線,這一線路將把青浦乘客直接沿著崧澤大道送達虹橋空港;已經立項的地鐵二號線將從市區地鐵管網延伸至徐涇,為了更加方便廣大市民的出行,我區將開通青浦城區到達地鐵二號線徐涇站的公交專線。為了配合整治黑車,進一步便捷社區居民的出行,明年我區也將開設社區巴士,到時候,一些居民集中、公交線路覆蓋較少的社區將率先享受社區巴士帶來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