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使廣西轉身向海,從一個邊遠地區一躍成為對外開放前沿。
一灣碧水,萬千商機。6年來,泛北論壇集各國智慧,謀合作共贏,議共御風險,推通道互聯,促海上互通,從基礎設施到金融互利,從旅游合作到港口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層次不斷提升,成果不斷豐富,推動泛北合作日趨務實。
去年11月,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泛北合作正式納入中國-東盟全面合作框架,由此開啟嶄新篇章。
6年來,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基點,廣西積極倡導、推動和踐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著力打造重要的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區,一躍成為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新亮點。
借力泛北合作
構筑國際通道
泛北部灣國家加速共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共推泛北海上通道。乘泛北合作之東風,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正在延伸。
2009年1月,南寧至河內國際列車正式運行,南寧成為中國第二個國際列車始發站城市;2012年6月,投資148億元的沿海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破土動工;一批通邊達海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陸續建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西南地區出海最近的通道。
2010年1月,廣西北部灣港至天津港直達航線開通,從此結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沒有南北直達航線的歷史;2010年,廣西北部灣港提前建成億噸大港,2011年吞吐量超過1.5億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錳礦進口和磷酸出口基地,全國第二大煤炭進口口岸和沿海港口第二大煤炭配送貿易集散中心;2012年5月,第一艘以廣西北部灣城市欽州市命名的巨型船舶“新欽州”號首航。目前,廣西北部灣港擁有集裝箱班輪航線30多條,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港口通航。連接東盟、通向全球的海陸國際大通道加速形成!
借力泛北合作
做大產業平臺
產業合作一直是泛北論壇熱議的合作先導領域,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在成為產業集聚的新熱土。
中國與馬來西亞政府合作建設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已由溫家寶總理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共同開園奠基,這是中國第三個與外國政府合作共建的產業園區,將成為國際產業合作新平臺,共贏發展的示范區。
“飛地經濟”如火如荼。中泰崇左產業園、中韓產業園等中外合作園區正在加快推進。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借道出海,正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合作建設臨海產業園。
國際國內產業快速集聚。短短幾年,美國嘉吉、美國百威、德國德固薩、芬蘭斯道拉恩索、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武漢鋼鐵、中國電子等20多家世界500強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搶灘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煉油廠,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爆發式發展,石化、冶金、林漿紙、電子、能源、輕工食品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加速形成!
借力泛北合作
打造開放高地
以打造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為目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實施多區域合作戰略,拓展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層次,合作成果不斷顯現。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進出口總額從2006年的26.9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1億美元,增長了4.2倍,占全區的比重從40.3%提高到48.5%。
東盟10國中,柬埔寨、越南、泰國、老撾、緬甸等5個國家已先后在南寧設立總領事館,東盟國家、日本、韓國商務聯絡部也相繼運行。
2005年至2010年間,東盟在廣西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132家,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1.1%;廣西在東盟的投資項目和設立的辦事機構124個,中方協議投資額年均增長83.3%,對東盟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60.2%。
2011年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為2005年的7.8倍,與東盟國家進出口規模居西部12省區市之首。至2011年底,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突破500億元,位居全國8個邊境省區首位。面向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新高地加速形成!
借力泛北合作
助推城市崛起
城市是泛北合作最活躍的載體,也是區域合作實現突破的關鍵。以建設區域性的國際化新興城市為目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競相發展,“同城化”進程加快推進。
南寧五象新區、北海海灣新城、欽州濱海新城、防城港新區等城市新區拔地而起,中國-東盟商務區、中國-東盟經濟園區、中國-東盟總部基地、中國-東盟區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中國東盟創意樂園等一大批國際性合作項目遍地開花。廣西北部灣城市群正在融入國際化城市的快車道,中國-東盟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正在加速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