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焊花飛濺,大型工程車在工地上來回穿梭。今天,從廈門島內跨越任何一座橋隧來到島外廣袤的土地,人們都不難看到這樣的景象。 透過此情此景,現在,很多人又在剛剛出爐的廈門經濟“半年報”中,注意到了兩個刷新歷史記錄的數字——上半年,島外新城核心區、產業園區和公建設施配套完成全市投資的63.8%,而工業產值在全市的比重則提高到63.7%。 數字說明島內外一體化、廈漳泉同城化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一體化同城化,這一對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全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講話》中被頻頻提及的詞匯,改變的不僅是島外的面貌,同時也讓廈門的經濟格局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進 展 島外新城建設全面加速鋪開 風光旖旎的海滄灣畔,昨天人來人往。而在幾天前,一場規模浩大的開工儀式,曾讓世界矚目。此次開工的項目共有25個,總投資額400多億元,成為今年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中投資總額最大、業態最齊全、覆蓋面最廣的項目群。“它意味著海滄‘一體化、同城化’建設駛入快車道。”海滄區有關負責人這樣評價。 不僅僅是在這里,如今,環顧廈門島外,一個個重大項目紛紛落地,一場場攻堅戰已經打響。海滄新城、集美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城,似乎在轉眼之間成為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詞匯。 事實上,在海滄400億工程集中開工之前,今年5月,同安、翔安32個建設項目也集中開工,在隨后的7月初,集美新城16個項目建設拉開帷幕。這些多年前“無人問津”、現在卻炙手可熱的土地,攜手邁向的,是世界經濟的廣闊舞臺。 正因為如此,廈門的島外,理所當然地成為全市經濟的新增長點。市發改委出具的一份統計數據明確顯示——隨著島外新城建設持續推進,今年上半年四大新城完成投資增長27.8%,高出全市投資增速18.9個百分點。 效 應 “島外人”嘗到了更多發展的甜頭 上個月中旬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同安東山社區農民葉朝根和他的300多位同伴一道,登臺領取社區股份合作聯社頒發的股權證。那一刻,當了40多年農民的他,禁不住喜形于色——他手中緊握的這本薄薄的證書,正式宣告他們全家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廈門市民”。 這場“不起眼”的頒證儀式,卻是廈門在農村城市化、島內外一體化進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作為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重要內容,推進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已在島外的多個試點“全面開花”。 而也就是在幾天之后,相關部門出爐的一份統計數據更加令人鼓舞——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8382.8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93.56元,增長16.6%。增速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居全市主要經濟指標之首。 這些數字,其實已經有力地表明,一體化同城化步伐加快,已經讓眾多“島外人”,包括轉型中的廈門農民,初步品嘗到了豐收的果實。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在蓬勃興起的島外新城,找到了施展拳腳的舞臺。 舉 措 同城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 連接廈門劉五店與泉州水頭的“水瀏線”,這幾個月由于施工顯得格外“熱鬧”。建成于2004年底的這條貨運大通道,曾把廈泉兩市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到明年9·8前,大規模拓寬改造工程竣工之后,它將升級為島外新的城市快速路,成為推動廈泉同城化發展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動脈”之一。 其實,類似的城市道路工程,如今在廈門島外已經隨處可見。把目光遠眺,龍廈鐵路建成通車,廈漳跨海大橋順利合龍……一項項重大基礎設施向島外延伸,拓展的是島內提升的腹地,激活的是島外騰飛的引擎。 把廈門的發展,放在海西城市群的格局中,視野空前開闊。今年,我市還完成廈漳泉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在加快推進去年首批18個項目的基礎上,策劃生成了第二批29個合作項目。 展望 力促島外新城商氣人氣兩旺 一體化同城化,使廈門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更加靚麗,而在我市今年下半年經濟工作計劃中,這對字眼也格外醒目。 島外新城建設,又將成為亮點。“在集美新城16個項目和海滄區25個項目的基礎上,同安區要突出抓好火炬園區、科技創新園、環東海域高端酒店群等32個總投資338億元的項目開工,翔安區則要抓緊推動新城東山片區、內厝工業片區等總投資263億元的46個項目開工。”于偉國在此前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新城項目在功能規劃上要科學布局、注重配套,盡快形成商氣人氣。 走出小島的思維,如今廈門的發展,面對的是更加遼遠的天空。軌道交通、海滄海底隧道、翔安國際機場等一系列備受矚目的重大項目,在下半年的工作計劃中也被擺上了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市對它們的態度已經十分清晰:“加快前期工作,盡快動工”。 今天,海西建設的浪潮,又一次把廈門推向了時代的最前沿。揚帆出島,風景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