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縣城狹窄且車多人多,衛生狀況一直差強人意。圍繞高標準打造山水園林、宜居宜業特色中等城市的目標,該縣推行了城市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以每年788萬元的價格委托承德康達物業公司進行城區環衛作業。配套出臺了《城區環衛作業質量考評辦法》,由城管局專門負責衛生狀況的監督檢查,實現了城區全天候保潔,環境衛生質量明顯改善。同時建設了日處理能力120噸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5個標準垃圾壓縮中轉站,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4.7%。推行居民垃圾袋裝化管理,增設密閉式垃圾箱、果皮箱707個,購置車載大垃圾箱20個,配備大型垃圾清運車、清掃車、高壓清洗車15輛,垃圾簡易收集車70臺,城區垃圾實現了定時定點容器化收集。
在城市建設中,寬城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全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投資6.4億元,建設了6個城市公園、1個民族文化廣場、6道橡膠壩和10公里沿河景觀帶,并對瀑河兩岸和標志性建筑進行了亮化美化;大力實施拆建還綠和綠化生態保護工程,深入開展園林式單位、花園式小區、綠化先進單位等創建活動,累計植樹165萬株,建成區綠化面積達372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2平方米。
為方便市民生活,該縣投資1億元,在縣城中心地段建設了農貿市場,便民攤位占1200平方米;投資1.5億元,實施了城關集貿中心市場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市場商業面積將達2.6萬平方米,可容納固定商販1000余戶。實施了金山街、南環路、繞城路、東城區路網改造等工程,新建、拓寬改造城市道路17條,構建了“六縱八橫、十橋一樞”的城市路網格局。投資6億元,實施了民族教育園區、縣醫院綜合門診樓等民生工程,就學、就醫環境有效改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備。
為加快城市管理數字化,他們建設了覆蓋全縣的視頻監控點218個和智能卡口18處,張貼燈桿報警定位標識1016個,建設了縣級和13個派出所視頻監控中心、智能卡口查緝布控及GIS地理信息應用系統。并依托派出所二級監控平臺,把網吧、旅館、歌舞廳、校園、居民小區、廠礦企業等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視頻監控接入“天網覆蓋”工程。“天網覆蓋”工程運行以來,全縣刑事發案率降低了15.6%,群眾滿意度提升了6.9%。
為增加城市的文化內涵,該縣專門成立了有關辦公室,深入挖掘整理滿族文化和長城抗戰紅色文化,增加區域厚重感、內涵度和吸引力。同時,以打造“寬和滿鄉”、“百年神栗”、“塞外金都”、“萬塔佛寺”四張文化名片為切入點,加強文化與工業、農業、旅游等產業融合對接,著力建設一批體現寬城滿族文化符號和元素的景點和項目,建設滿族文化旅游特色產業園區,將文化興城作為特色中等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以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完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今年投資176萬元新建農家書屋88個,實現了205個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全面完成了流動數字圖書館、流動數字博物館、汽車影院建設和18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廣泛開展“三下鄉”、“彩色周末”、電視歌手大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