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是“一五”“二五”期間國家布點的8大工業城市之一,曾兩度被列進“全國空氣污染嚴重10大城市”黑名單。近年來,株洲以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實驗區為契機,大力轉變發展方式,鐵腕治理污染,實施城市改造提質,發展低碳出行,相繼獲評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行走在株洲,記者切實感受到一個老工業基地綠色發展的鏗鏘步伐、優美轉型的曼妙身姿、城市蝶變的巨大魅力。
產業轉型讓實力增強
清水塘工業區大湖治理工程現場,挖掘機轟鳴,大型運輸車穿梭,湖底清淤正在進行。
工程負責人陳朝陽告訴記者,這里原是一個面積202畝的集體魚塘,距湘江300米。由于周邊工業廢水匯集,水質污染,塘底污泥重金屬富集,成為湘江重金屬污染源。去年底,株洲啟動大湖的水體和底泥治理,將湖底污泥重金屬中和處理后固化,最后封場成為霞灣新港的倉儲基地。
隨之啟動的景觀工程,將使霞灣港沿岸和湘江風光帶連成一片,成為株洲這個老工業基地轉型物流中心的點睛之筆。
近年來,株洲以犧牲30多億元工業年產值、3億元稅收的代價,關停、搬遷污染企業162家,淘汰落后生產線113條,拆除煙囪352根。目前,株洲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株洲實現從高碳向低碳、從制造向創造、從黑色向綠色的產業轉型。實現了財政收入3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5年翻一番,綜合實力在中部非省會城市排名第一,躋身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