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交通網絡是城市的血管,物流業則是保障城市健康運營的新鮮血液。為了更好地發展現代物流業,降低物流成本,長沙歷時三年編制了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對未來20年的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做了科學規劃和展望。為了保證《規劃》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市商務局與上海同濟大學通過走訪、調研等廣泛征求意見,前后六易其稿。
《規劃》不僅在空間布局上,與長株潭城市群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以及長沙市“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市總規、土地利用規劃及綜合交通規劃等相互對接,而且在產業發展上,將生產制造業物流、商貿流通業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城市特殊物流,確定為重點方向。從目前看,長沙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是中部首個將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有機結合起來的“落地式”規劃。
【布局】東西南北呈放射狀分布
通過對全市物流需求變化、產業布局、綜合交通條件、土地利用性質、城市發展定位等因素的綜合分析,《規劃》明確了在長沙市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及空港規劃建設五大物流園區和農貿物流中心、安沙物流中心、煙草物流中心、西物流中心、南物流中心、特種物流中心、含浦物流中心、鋼鐵物流中心以及寧鄉、瀏陽物流中心等十大物流中心。規劃用地規模達1998公頃。
物流節點的布局和選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必須與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適應;其次,要處于城市邊緣地帶,靠近貨物轉運樞紐,尤其是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對外交通便捷;再次,要利用現有或將建的交通基礎設施,周圍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為了同時符合以上條件,物流節點的選址都反復論證幾經周折。例如,長沙南物流中心和南物流園,因為地處長株潭融城的結合處,選址最后確定。“既要滿足產業發展、居民生活的需要,又不能影響三市融城發展,幾番論證分別選定了南三環和京港澳高速交會處,以及長沙縣跳馬鄉新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