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郭樹華稱,規劃為云南城鎮的發展布局提供了思路,對云南小城鎮的發展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提出滇中城市經濟區、沿邊開放城鎮帶、區域城鎮群和沿對內對外開放經濟走廊的城鎮帶,讓城鎮發展找到了支撐點。
《規劃公示稿》(草案)于2012年4月25日經省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后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于7月26日至27日經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根據省政府工作安排,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修改后的規劃文本進行公示。如有意見和建議,請于2012年11月9日前反饋云南省設計院。
全省將劃分出6個次區域
《規劃公示稿》提出了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的管制要求,將重要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省域內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布局等,作為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將云南省域劃分為滇中、滇西、滇東南、滇東北、滇西南和滇西北6個次區域。現已編制完成滇中、滇東北、滇西3個次區域城鎮群規劃,正開展滇東南、滇西北、滇西南3個次區域城鎮群規劃。
構建5條發展主軸
在城鄉空間布局與發展部分,《規劃公示稿》明確按照“強區、富帶、興群、促廊”空間發展戰略,重點建設滇中城市經濟區、沿邊開放城鎮帶、區域城鎮群和沿對內對外開放經濟走廊的城鎮帶,近期形成以“一區、一帶、五群、七廊”,遠期形成以“一區、一帶、五群、十廊”為主體構架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空間結構。
“一區”:滇中城市集聚區(含滇中城市群);
“一帶”:沿邊開放城鎮帶,“五群”指滇西城鎮群、滇東南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滇西南城鎮群、滇西北城鎮群;
“七廊”:昆明—皎漂、昆明—曼谷、昆明—河內、昆明—密支那4條對外經濟走廊和昆明—昭通—成渝—長三角、昆明—文山—廣西北部灣—珠三角、昆明—麗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3條對內經濟走廊;
“十廊”:指由昆明—皎漂、昆明—曲靖—貴州—長三角、昆明—昭通—成渝—長三角、昆明—曼谷、昆明—文山—廣西北部灣—珠三角對內對外經濟走廊構成“大”字形省域空間5條發展主軸,由昆明—河內對外經濟走廊、昆明—攀枝花—成都、昆明—麗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對內經濟走廊構成3條發展軸,由昆明—騰沖—密支那、昆明—臨滄—曼德勒對外經濟走廊構成2條發展副軸。即遠期進一步形成3條經濟走廊:昆明—曲靖—貴州—長三角對內經濟走廊、昆明—攀枝花—成都對內經濟走廊和昆明—臨滄—曼德勒對外經濟走廊。
做強大城市、做優中小城市、
做特小城鎮
經濟是城鎮發展的動力,對此,《規劃公示稿》提出了中城市經濟區、沿邊開放城鎮帶、區域城鎮群和沿對內對外開放經濟走廊的城鎮帶等布局,其中提出了做強大城市、做優中小城市、做特小城鎮的思路。
做強大城市,是指提升特大城市集聚發展水平和擴散能力,帶動全省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和經濟發展;積極培育大城市,帶動區域中小城市發展。
做優中小城市,是指以中小城市作為城鎮發展的重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和帶動能力的區域增長極,分擔大城市的壓力并帶動小城鎮發展。
做特小城鎮,是指繼續發展旅游小鎮,結合各地資源特點、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批區位、產業和風貌等獨具特色的省級重點鎮。
此外,將優化全省城鎮布局,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構建大中小城市為重點,構建大中小并舉,分布合理、優勢互補、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引導昆明人口向縣城等轉移
此外,《規劃公示稿》 明確指出,昆明是云南省吸納城鎮人口的主要地區,總人口和城鎮人口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合理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引導人口向昆明市域中心城市安寧、嵩明及縣域中心城市和省級重點城鎮集聚,緩解昆明主城自然生態環境、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壓力;合理控制滇池、陽宗海等水源涵養區周邊人口總量,逐步恢復富民、東川等地區的生態環境,引導人口向縣城、省級重點鎮有序轉移。
昆明城市空間拓展以東南、東北方向為主。東南方向推進主城——晉寧一體化發展,依托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口與產業集聚,承接主城職能疏散。促進滇池旅游度假功能向滇池南部、東南部發展。東北方向推進空港經濟區與嵩明向一體化方向發展,促進臨空產業集聚。(記者秦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