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蘇州化工廠搬遷撂荒毒土地 核心區水質如醬油
時間:2010-01-13 09:49:04  來源:現代快報 

去年11月,在蘇州市區4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開拍賣會上,位于平江區城北的蘇地2009-B-33地塊拍出9300萬元,每平方米價格近1萬元。而位于蘇州古城區邊緣的原蘇化廠地塊,卻撂荒近2年。在寸土寸金的蘇城,數十公頃的土地為何無人敢要?

“土壤被嚴重污染,不治理好就不能上市。”這是擺在蘇州環保等多個部門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目前,蘇州有關部門已和國內外專家拿出多個治理方案,但不管最終使用哪個方案,都面臨著耗費驚人的資金。作為蘇州古城區邊緣最大待開發的地塊,也可以說是全國首次對如此大面積的毒土地將進行治理,這無疑給“先污染后治理”的環保問題敲響了警鐘。

搬遷化工廠留下毒土地

核心區水質如醬油,活蹦亂跳的鯽魚放進去幾十秒就死

近日,某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老總欲在蘇州市區投資建高檔小區,當他得知位于蘇州古城區邊緣的南環有一地塊閑置著,并已在國土儲備中心待上市的計劃內,于是趕緊向業內同行打探該地塊的相關情況。沒料,對方的一席話把他嚇了一跳,“早已有很多房產商對這一地塊虎視眈眈,可此地土壤毒性太大,不經過治理除毒的話,誰也不敢將它推向市場。”

這位老總了解到,該片毒土地主要是蘇化廠的原址,總面積約三四十公頃,自蘇化廠搬遷后,該地塊已閑置近2年。

蘇化廠,對于蘇州市民來說,可謂家喻戶曉。提及它,市民潘先生心有余悸,“生產農藥的老化工企業,城南的居民深受其害,經常聞惡臭味,河道也被污染。幸好它搬走了,不然,住在附近的人還要繼續遭罪。”

蘇化廠創建于1956年,曾是國有大型一檔企業,從2003年起實施整體搬遷到張家港。2006年起,公司本部開始逐步停產,2007年8月31日前公司已對先期停止生產的氯化苯、醋酐、吡蟲啉、草甘膦、離子膜燒堿等10多套化工生產裝置實現了安全、環保整體拆除。當年底,甲胺磷、三氯硫磷等裝置也被順利拆除。

雖然蘇化廠的車間和倉庫搬走了,但是這些區域內的土壤含有諸如甲胺磷、氯化苯等化學有毒有害物質的可能性最高,殘留的化學物質不但會對淺表層的土壤產生污染,還可能對深層的土壤甚至地下水產生影響。

記者日前來到了蘇化廠原址。只見周邊已拉起了圍墻,院內雜草灌木叢生。盡管時值冬天,可干枯的成片一枝黃花大多有1人多高,迎風搖曳好像在訴說昔日掛滿黃花的壯觀。

踩著一條泥濘的小路,記者走進蘇化廠原址中心位置,卻發現上千平方米的地帶寸草不生,多個大小不一的深坑內全是黑水,如同醬油般,散發出刺鼻的氣息,還有股淡淡的農藥味。

記者發現,蘇化廠原址中心位置周邊的小水坑中的水卻清澈見底,水里甚至長起了一些水草。據說,不長草的黑水坑地帶是蘇化廠生產核心區,“土壤被污染的濃度相對高出許多。”

蘇化廠原址土壤究竟有多毒?如何來直觀地驗證?記者特意買了多條活鯽魚前去試驗,大的每條九兩多,小的也有三四兩。

在如醬油般的一黑水坑旁,記者丟進一條三四兩的鯽魚,魚兒剛游了10多秒,便翻起了肚皮,漂在水面沒了動靜。在其他黑水坑,連續丟了兩條同樣大的鯽魚,結果相同。把活蹦亂跳的大鯽魚丟進去,不到1分鐘,游進水下吐了幾個泡的魚兒也相繼浮出水面,和小鯽魚的命運一樣。數分鐘后,記者發現,早前被丟下黑水的小鯽魚,魚鰓部位向外滲血。來到蘇化廠院內南側相對清澈的水坑,記者放進一條小鯽魚,魚兒卻游得很歡快,出現了與黑水坑不同的景象。

一周后,記者再次來到蘇化廠原址院內,發現投在清水坑的鯽魚依然活著。隨行的王宇湖博士,是蘇州高新[7.77 -2.88%]區環保產業園內蘇州納迪微電子有限公司的老總,從事與環保治理有關業務。在蘇化廠原址核心區實地查看后,他表示很意外和震驚,“魚兒在醬油色的水中不能存活,說明水中有磷等有機物嚴重超標。”

國內外專家掘土探析毒素

存在哪些有害物質,有關負責人不肯透露,稱結果保密

蘇州市環保局的官方網站顯示,今年1月5日,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就《蘇化廠土壤污染調查及修復方案》項目召開專家咨詢會。來自中國環境科學院、環保部南京環科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五位專家對項目進行了論證。

專家們對項目前期的現場監測結果及環境污染因子及可能原因進行了充分會商與討論,一致認為:蘇化廠原廠址土壤存在有機物析出的巨大環境風險;局部區域苯系物污染嚴重,氯化物和磷化物含量較高。建議須經充分技術論證及土壤修復后才能適度進行開發,具體修復方案必須在考慮環境風險的同時,兼顧技術可行性及經濟可行性,修復方案要經過經濟效益評估。專家咨詢會的召開,標志著蘇州市與德國DHC公司合作開展的重化工企業搬遷后土壤治理與再修復研究項目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初,蘇州市專門請來了德國DHC公司的幾名“洋專家”,幫助環保部門對蘇化廠舊址開展土壤分析評估和修復研究工作,“洋專家”們經過實地考察初步掌握了蘇化廠內污染源的分布情況并透露,蘇化廠舊址內共有19個重點污染區域,過去這里大多是生產車間或堆積農藥產品的倉庫所在。后來,“洋專家”進行土壤采樣時,在這塊土地上平均采集了37個點位,并根據分層標準的不同,按一至四米的挖掘深度共采集了74個土壤樣本,其中15個由DHC公司帶到德國檢測,剩余的大部分樣本則在蘇州進行檢測。

具體負責這一項目的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楊積德告訴記者,蘇化廠舊址地塊占地約43公頃,因該廠建廠歷史很長,早期的生產技術在環保方面也確實有些不到位,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目前,蘇州與德國DHC的合作已經結束,請國外的專家參與,主要是拿出一個污染的評估報告,并針對這塊土地的治理開展相關人員的培訓。經過采樣分析,土壤污染評估有了初步的結論,蘇化廠的土壤里的確存在污染物。

據楊積德介紹,此次之所以要請德國專家來幫忙,是由于我國目前對土壤污染的檢測標準仍以重金屬為主,在有機物污染的檢測分析領域,則只能參照歐盟國家的標準,并且國內的相關技術也比較匱乏,“蘇化廠土壤污染以有機物為主,在重金屬檢測方面,只發現個別的樣本超標。”從現場掘洞采集時的氣味辨別來看,蘇化廠舊址的土壤污染情況似乎并沒有之前設想的那么嚴重。

對于具體污染程度,存在哪些有害物質?楊積德稱,結果是保密的,具體內容不便透露,“主要是苯和醚超標。”

楊積德說,從探測來看,蘇化廠原址土壤被污染不是很深,污染深度在2至3米,因部分地段有渣土,真正受污染的也就1至2米。“目前,我們已和有關治理公司拿出多個治理方案提交市政府審批,還尚未確定。”

毒土地規劃為商住兩用

由于沒有治理,撂荒近兩年,政府損失巨大

蘇化廠原址位于規劃中的南門商圈。根據規劃顯示,該地塊將建住宅樓、幼兒園、市民中心等。因毒土壤遲遲沒有治理,并不知治理究竟需要多長時間,致使這一地塊盡管早已被土地儲備中心收回,但何時能上市還是未知數。

“這塊地方肯定是古城區范圍內比較大的黃金地段,它的定位應該與附近的百年蘇綸廠是相似的,所以地價不會低的。”從事房地產研究的蘇州名都機構首席分析師史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同樣位于古城區的百年老廠蘇綸廠地塊項目成蘇州城南標志性的新型商業中心,是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星級酒店、商務辦公、酒店式高級公寓、中高檔住宅為一體的蘇州最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該地價就拍賣到了16.1億元高價。

史亮分析說,在現在這個地價飛漲的市場下,按說蘇化廠的地塊

肯定會超過蘇綸廠的單價,單價應該在每平方米一萬元左右,但是如果考慮到其污染的問題,這個價格就可能要打問號了,因此到底治污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其上市價格。據悉,根據其分析價格,這塊地毛估價在40多億元。

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楊積德表示,由于該地塊面積、體積都很大,涉及的污染情況也比較復雜,不管如何,不治理好是肯定不能上市的,畢竟以后住人要考慮到一個環境安全。

據有關人士介紹,在蘇化廠原址,甲胺磷、氯化苯等化學有毒有害物質在土壤中積累的污染危害較大,人體和動物和這些有機物接觸后會出現中毒等反應,譬如惡心、頭暈等。2006年12月,在蘇虞張公路北橋收費站附近,蘇化廠一輛裝有8噸三氯氧磷危險品的運輸車發生泄漏事故。三氯氧磷是一種有毒液體,遇水可能會引起爆炸,人吸入后容易引發急性中毒。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所幸危險品運輸車的司機處置十分得當,才化險為夷。 此后,位于張家港市樂余鎮的蘇化集團張家港有限公司設備出現過故障,在停車檢修過程中,管道內剩余的少量氯氣泄漏,隨風飄入緊鄰的常熟市海虞鎮福山紅光村附近,造成紅光小學部分學生及周圍少量村民出現咳嗽、胸悶等身體不適癥狀。事發之后,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張家港有關部門及時把學生和村民送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就此,環保專家王宇湖和房產專家史亮也表示,蘇化廠原址地塊首要的問題是治理,盡管代價很大,畢竟要保證居住者的安全。據悉,上海曾有小的化工廠地塊,后來上市建房子銷售后引起較大爭議,甚至有業主提出退房問題。

政府拿出多個治理方案

不管哪個方案,費用需要幾個億或十多億

采訪中,記者獲知,蘇州市特種化學品有限公司原址正在開發建設中,但E地塊土壤也存在嚴重的污染問題,經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其中六價鉻的污染深度為5米,污染范圍為8142平方米,受污染土方量約為40710立方米。

近日,蘇州有關部門提出的建議和措施是,建議將E地塊受污染土壤暫時堆到F地塊,與F地塊受污染土壤一起修復。在E地塊受污染土壤尚未得到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停止對E地塊及鄰近區域進行任何生產施工作業。“由于東側、南側道路填土上分布著大量重金屬鉻和六價鉻污染的土層,必須馬上停止南側和東側的道路施工。同時在E地塊南側和東側靠近道路一側必須設置防滲墻,防滲墻深度不低于5米,防止重金屬鉻和六價鉻滲透后對周邊住宅小區土壤的污染。”

那么,如何來治理蘇化廠原址,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質?楊積德說,根據國外的經驗,主要是移位修復和原位修復。據介紹,目前,蘇州環保部門已拿出多種治理方案。其中主要有——

方案一:換土。把含有有害物質的土層取走,使用新鮮的土壤回填。然后再對取走的有毒土壤進行治理,用在別處。

方案二:灌水。通過灌水,把一些有毒物質稀釋到地下,然后在周邊打井,讓被稀釋的水滲進井里,這些水被取出進行處理達到排污標準。

方案三:烘干。把有毒的土層挖起進行烘干處理,消除有毒物質,然后把烘干的土回填。

方案四:灌蒸汽。向地下灌蒸汽,土壤加濕、加熱后,把有機物從蒸汽中分離出來處理掉。

方案五:中和。用石灰等物質,對土壤中的化學物質進行中和消毒處理。

“無論用哪個方案治理蘇化廠原址土壤和地下水,在短期內都是難以完成的。”據楊積德介紹,該地塊的治理項目太大了,而且是蘇州第一次科學、規范、大規模實施土壤治理的工程。也可以說是國內首次對如此大面積的有毒土地進行治理。“根據國外的經驗,這類土壤修復時間都比較長,三年、五年都有。”此外,關鍵的問題時,經過專家論證和政府審批后,不論采取哪種治理方案,代價都是驚人的,“需要幾個億或十多億,這筆巨資由誰來出?”

楊積德認為,現在環保部門對能直接看得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多,對土壤還沒有更好的經驗,目前可謂是環保部門的一個難題。記者了解到,在青島紅星化工廠廠區搬遷后也面臨著鉻污染土壤處理的問題,采用灌水稀釋的方法修復土壤已經五六年了,現在還在進行中。這個措施雖然有效,但需要的時間相當長。國內還沒有一家技術成熟的機構,敢打包票能在短時間內用較低成本將土壤修復完畢。

如果不治理,蘇化廠原址能否建房或建設成綠化公園?楊積德說,如果不經治理,沒有通過環評報告,該地塊是不可以開發建設成商業區或住宅小區。在原址上可以建工廠,因為工廠的通風條件比住宅好,但地下有毒物質的揮發,對人體還是有影響的。“在原址建公園的話,有毒物質被自然降解也至少需要四五十年。”

蘇州市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蘇化廠舊址土壤的治理與修復,將成為一個案例,為蘇州市更多的化工關閉、搬遷企業的土壤治理和修復,積累經驗。因為蘇州市區范圍內已陸續關閉了眾多化工生產企業,這些化工企業原址土壤不同程度被污染,如何來治理好,是一個具有共性的問題。

治表難治本

治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二次污染

蘇州環保界一位人士認為,治理被化工廠污染的土壤,國內不少地方都在行動中,但能做到一次性完全根治的很少,“治理過程中,存在移毒、埋毒等措施,這可能就會出現二次污染的問題。”

早在2006年7月,同樣位于蘇州南環路附近郭巷的一化工企業搬遷后,留下了20畝毒土地,導致6名筑路工人挖土時被翻起的土壤熏暈了(快報曾報道此事)。因該地塊緊鄰郭巷中心小學,毒土地將直接影響上千孩子的健康。事故發生后,引起當地政府各級部門的極大重視,運來新土覆蓋在毒土地上,并表示該地塊以綠化為主。“填埋深度超過了1米,盡管此舉有助于化學物品的分解,但有毒物質的分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采用深埋法其實還是存在二次污染的現象。”

據介紹,去年上半年,浙江金華對一處化工廠原廠區含磷土壤修復及含硫和硫化鈉污泥進行處置,采用深挖移除的辦法改善該地塊和周邊環境,取土最深處竟有13米。根據有關部門制定的無害化處置方案,利用次氯酸鈣和土壤中磷、硫、硫化鈉等反應生成磷酸鈣和硫酸鈣,然后將無害化處理后的污泥及土壤全部清運至衛生填埋場填埋,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經監測,該地塊土壤經清運修復后,未檢測到有機物殘留,土壤環境質量已達到二級標準,順利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不過,該地塊約260畝的土地被削低了3.5米至13米,累計開挖了80多萬立方米,總投資逾4000萬元。

作為國內第一家生產顏料的濟南裕興化工廠,也是國內第一家生產鉻、鈦產品的企業。按照濟南市有關部門的決定,今年底,不管該廠新廠區是否具備開工條件,老廠必須停產實施搬遷。但其搬遷后,也存在和蘇化廠原址類似的問題,那就是對被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根據目前尚未得以論證的治理方案是,“表層污染程度較重的土將全部清走,在封閉場所進行無害化處理,比如焚燒。污染輕的土層進行灌水,稀釋土壤中的鉻含量,稀釋后的水進裕興化工廠的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然后達標排放。”

蘇化廠搬遷到張家港后,新廠址是否還會存在對土壤污染的問題?楊積德說,“退二進三”既然是對百姓負責,作為政府來講好事也要徹底做好,“科學發展,不能再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狀況。蘇化廠現在的生產排污都很規范。”記者了解到,搬遷后的蘇化廠,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英國UKAS皇冠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內化工行業首家通過三合一體系論證的企業。該公司被列入蘇州市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清潔生產試點企業,并分別通過了考核,成為張家港市資源節約型企業,節能降耗先進單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曾來過蘇州,她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和日本九州大學合作研究環境化學與材料工程,現任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我國綠色過程工程研究領域主要開拓者之一。張懿院士針對蘇化廠地塊土壤污染問題說,土壤污染治理的代價應該說是最大的,因此也警示人們,“先污染后治理”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對于這樣大的地塊進行治理,肯定要有針對性將化學和物理原理結合起來,希望蘇州的環保部門能夠早日治理成功。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