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本藥物品種有望率先試行一致性評價。國家藥監局表示,將選擇基本藥物目錄中用藥人群廣、市場銷量大、生產企業多并且有明確原研企業的品種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然后逐步推開,全面推進,逐步完善仿制藥質量評價體系。并根據藥物自身性質和藥物劑型特點分類別、分劑型分步實施。首先開展口服固體制劑的一致性評價;其次開展注射劑的一致性評價;最后開展其他劑型的一致性評價。
國家藥監局為此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2012年,開展品種調研工作,出臺口服固體制劑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相關指導原則,啟動參比制劑篩選評價工作;2013年,建立參比制劑目錄,構建口服固體制劑仿制藥數據庫,建立國家局、藥品檢驗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傳輸系統,完成參比制劑的遴選與確認工作;2014年,全面開展口服固體制劑仿制藥品與參比制劑的比對研究與評價工作,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完成部分品種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2015年,完成基本藥物目錄中固體口服制劑質量一致性評價的工作任務;2015-2020年,開展注射劑及其他劑型的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
據介紹,目前我國批準上市的藥品有1.6萬種,藥品批準文號18.7萬個,其中,化學藥品0.7萬種,批準文號12.1萬,絕大多數為仿制藥。隨著醫改的深入開展,各界對藥品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仿制藥存在的一些潛在問題也越來越凸顯,部分仿制藥質量與被仿制藥差距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仿制藥的臨床療效,甚至影響到用藥安全。
國家藥監局稱,仿制藥與原研藥存在不一致性的原因,除了研究基礎薄弱外,企業隨意變更處方、工藝、偷工減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今后將加強仿制藥上市后的監管,使企業不敢隨意變更處方、工藝,保證上市產品質量的長期穩定。(記者 劉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