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申報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應具備以下條件: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已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或相關專項規劃;已完成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已有明確的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籌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財政預算;責任主體的主要負責人負責創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申報和組織管理。
“智慧城市”本是IBM實驗室里的概念,意在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該模式需充分借助物聯網、傳感網,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目前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集中在RFID相關技術發展、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ICT基礎設施建設、認證、安全等平臺和示范工程等。 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從三大運營商提供的材料,以及各地政府公開信息來看,目前全國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地方涉及東中西部地區。從城市類型來看,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也紛紛開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另外,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例如,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個省內城市,廣東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個省內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三大運營商預測,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與運營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到今年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
從已披露的數據看,“十二五”期間,上述320多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元。業內人士估算,上述城市“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而隨著日后更多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相關服務的推出,“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機會。
長期來看,智慧城市的大規模建設勢必帶動一批行業內的公司實現高速成長。上市公司中浙大網新去年已與杭州、舟山、寧波、昆山、江陰、嘉興、淮安、株洲等城市確立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今年,公司將與這些城市深度合作,加快項目落地,并以浙江、江蘇為據點,向中西部輻射,設立六個大區,爭取在華東、華北、華南各區域各省都布局智慧城市的試點,贏得更多的項目。其他涉及公司包括智能建筑先行者達實智能、安防龍頭海康威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