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十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完成,即將對外發布。此《規劃》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將拉動40萬億元的投資。一些地方政府對此已在制訂對策,紛紛摩拳擦掌。而到2012年年底,包括福建、云南在內的多個省區出臺了城鎮化體系建設規劃方案,高調發布城鎮化目標。
安邦高級研究員賀軍指出,地方官員對于如何落實新型城鎮化,簡直是翹首以盼,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政府,期望新型城鎮化能給當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如果新型城鎮化需要在全社會統一思想,需要在市場上宣傳概念、擴大影響,這些目的應該說已經達到了。新型城鎮化已經在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研究機構、媒體、社會公眾等不同層面廣為人知,社會各界都已知曉: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新一屆中國政府拉動經濟的一張王牌。但是,新型城鎮化現在被炒得太熱了,如果這種勢頭持續下去,新型城鎮化有可能被“異化”--被扭曲成一個搞投資建設的概念題材,其新的內涵反而無人關注。
應當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其區別于過去的新內涵。“城鎮化”是指一方面推動農村高質素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一方面則加快發展介乎農村和大城市間的城鎮,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條件。城鎮化是影響未來一二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和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對于城鎮化的模式,不應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變“城”的重要轉變。
“以現在的架勢,需要給新型城鎮化的宣傳熱度降降溫了。”賀軍強調,我們并非反對新型城鎮化的提法,而是擔心按大規模城鎮化建設的勢頭,有可能重復過去的老路。試想40萬億元投資,涉及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1萬多個城鎮,如此大的建設規模,一下子鋪開之后,如何體現集約、智能、綠色、生態?據此,他提出新型城鎮化應該作為一種戰略安排,在長時間內推動城鎮化的內涵轉變,在未來若干年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而不是大家一起上馬搞建設。
賀軍還認為,目前出現的過熱宣傳勢頭對穩步推動新型城鎮化并不利,怕就怕一些地方勒不住韁繩,把新型城鎮化當成一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