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海南因海而名,因海而生。
站在海南的角度看,近年來,“海洋”一詞的曝光率前所未有的高。從黨的十八大召開前海南號召建設“海洋強省”,到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海洋強國”,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敘述“發展海洋經濟、建海洋強省”,海南的規劃與國家戰略部署既不謀而合,又一脈相承。“藍色機遇”也在海南逐步釋放無窮潛力。
“海洋強省”的海洋步伐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海南建“海洋強省”的發展思路愈加明確,從海洋產業、海洋基礎設施、海洋規劃管理等都有更加細化、具體化的目標。諸如“力爭年內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新增一批深水網箱”、“建造200艘單位漁船”、“推進瓊海潭門等一批一級漁港建設”、“突出抓好三沙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海洋漁業、臨港產業等發展專項規劃”……
對于這些目標,省政協委員、省海洋廳廳長趙中社27日做客南海網新聞會客廳時信心很足。他說,目前前往三沙作業的海南漁船將近1300艘。僅去年就有29艘100萬噸以上漁船,在一艘3000噸捕級船的帶領下赴三沙作業。今年,海南將繼續投資10億元建造200艘以上300至500噸的大噸位漁船,計劃由一艘4000至5000噸的輔助船帶隊去三沙作業。“這些船上半年可全部造好。”
在深水網箱養殖方面,趙中社說,海南已在南沙美濟礁和西沙晉卿島布局160多個網箱,今年要擴大規模,進一步在三沙布局網箱養殖,目前已有8家企業提出申請,計劃建1.5萬多個網箱。“由于三沙的深水養殖規劃限制,將按實際需要擴大規模。”趙中社表示。如此,三沙將在過去單一捕撈業,發展為深海養殖業、種苗業和魚產品加工業。
其實,在省委省政府2012年制定的《關于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決定(送審稿)》,對“海洋強省”藍圖也有了全面規劃:大力發展現代漁業,做大做強臨港工業,支持發展南海油氣業及相關產業,加快發展海洋旅游業,積極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等等。海南建“海洋強省”的步伐逐步邁開。
各市縣做足海洋文章
其實,在已搭建好的“海洋強省”框架下,海南各市縣已緊鑼密鼓做海洋文章,把目標落實到了一個個項目。
海南西部市縣臨高縣是海洋漁業大縣,擁有黃龍漁港、調樓漁港、新盈漁港等諸多大魚港。去年,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就達50%。“GDP占比大,但不代表臨高的海洋產業鏈比較強。”省人大代表、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很清醒的意識到,臨高的海洋經濟發展必須向捕撈業和養殖業、海產品加工、海洋旅游等要成效。
李江華透露,臨高正籌劃打造漁業產業園區,以方便漁船靠岸,海產品就地交易,海產品深加工。“只要有了海產品深加工能力,漁民打撈的海產品就地加工,大大增加附加值。”李江華說,臨高已逐步從小漁船近海作業,向漁業公司和漁業合作社遠海捕撈轉變,從小規模漁船向大規模漁船轉變。在海洋旅游方面,臨高已籌劃海上休閑觀光項目,已初步建成一批垂釣場和海鮮公園。
無獨有偶,因擁有“潭門漁港”而聞名的瓊海海洋經濟,也計劃根據潭門漁民傳統耕作南海的優勢,專門出臺政策,用專項資金扶持漁民造大船捕大魚,開展遠洋捕撈。 “扶持潭門漁民造大船,財政撥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省人大代表、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說,瓊海市政府同時投入1億元建潭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中的潭門漁港即將竣工投入使用,以完善中心漁港、漁船集散地、魚貨交易地儲存地。“開發南海資源、發展海洋產業,瓊海大有可為。”符宣朝表示。
除此之外,因濱海旅游而著名的三亞,因沖浪而聞名的萬寧市等都已嘗到了海洋旅游的甜頭,開始謀劃更豐富的海洋旅游產品。
三沙是海洋經濟重頭戲
談到海洋,必然離不開三沙,談到三沙,更離不開規劃與保護。
作為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三沙的規劃和建設也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三沙當前的任務是突出抓好三沙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三沙區域發展規劃、城市整體建設規劃等。不但要確保永興島綜合碼頭一期工程、海水淡化廠、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轉運等項目年內建成。還要開工建造“三沙一號”交通補給船,201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同時,海南本島也要為三沙市的后勤補給做好準備,探索建立三沙的戰略腹地。
三沙代表團團長、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從政府工作報告中讀出了三沙發展的機遇。但對生態極為看重的他也注意到,三沙開發建設前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三沙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當前,三沙要著手做的是完成三沙的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島際交通等規劃。
肖杰透露,三沙計劃通過發展海上油氣服務、海上旅游、海洋漁業等特色經濟,逐步實現海洋強市的目標。目前正在構思發展特色的金融、資本運作和虛擬經濟平臺,吸引更多力量參與三沙建設,壯大三沙實力,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數。
其實,三沙的環境保護已列入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規劃的范疇。“海洋的保護與開發關系首先是規劃,科學的規劃是引領保護和開發的前提,有了科學規劃,才能有序科學、節約的利用海洋,如果沒有規劃,那一股腦兒的都上去,那肯定就會破壞生態環境。”省政協委員、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介紹,三沙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島礁只有13平方公里多,“作為三沙生存發展的根基,島礁將成為三沙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