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廈門市在杏林灣畔舉行“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動員大會暨集美新城奠基儀式、部分啟動項目開工儀式”, 由此拉開廈門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序幕。這是廈門以實際行動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要求規劃和建設島外新城,全面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舉措。
不久前,胡錦濤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指示,廈門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給廈門的干部群眾以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經濟特區設立30年來,經過艱苦奮斗,廈門島內建設已臻成熟,而島外廣大區域的發展相對滯后,島內外二元結構比較明顯。廈門迫切需要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形成島內外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廈門市委市政府果斷做出戰略決策,把發展建設的重點轉向島外,全面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和發展,拓展經濟特區發展的新平臺。
據了解,廈門市島內130多平方公里,可建設空間約90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已趨飽和,城市建設的重點轉向島外的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提升島內,保持風貌,保持特色,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設密度,提升環境品質,提升城市功能。重點是高品質建設島內東部商務區,推進舊城和島內尚存的21片城中村的改造。今年將加快推進曾厝垵、西郭、后埔-枋湖、鐘宅等12個片區的舊城舊村改造。同時,拓展島外,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地規劃建設集美、翔安、同安、海滄四大新城區組團,逐步建成島外240平方公里的一流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新城,使廈門市建成區擴大到330平方公里,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一顆璀璨明珠。今年將重點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并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配套。
當日啟動建設的集美新城位于集美杏林灣畔,規劃總用地面積44.2平方公里,環繞6平方公里的杏林灣水域,環境優美。隨著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相繼通車,杏林灣營運中心、園博園和廈門(新)站等重大項目的建成,該片區迅速崛起成為一個集商務、生活居住、教育科研、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廈門島外獨具特色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隨著集美新城的奠基,杏林灣片區的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市政道路、體育公園、水上運動中心、集美中學分校及附小二期、營運中心二期、“園博一號”住宅區、“蓮花新城”住宅區等8大項目也同時動工。
除了集美新城,廈門規劃建設的島外新城區還有:環東海域同安濱海新城,共有22個建設項目;海滄新城,規劃建設海滄新城片區和馬鑾灣新城片區;翔安新城,分為翔安南部片區、翔安新城核心區和海峽論壇,共有33個建設項目。島外四大新城區的建設項目將在今年全面鋪開,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記者 吳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