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集聚、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公共資源短缺……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頑疾。四川省宜賓縣政協九屆二次全會上,委員們認為,要緩解“城市病”,需要科學規劃城市功能定位和布局,加快建制鄉鎮這一小城鎮建設,做強其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
“新型城鎮化不光要關注推進速度,更主要的是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在全會期間,許多委員提出小城鎮具有上連城市、下連農村的特殊優勢,在發揮城市吸納人口這個功能的同時,應更多重視小城鎮的發展,把小城鎮作為吸納農民的一個“主戰場”。
近年,小城鎮雖有發展,但集聚帶動能力仍然偏弱,鄉鎮之間發展不平衡。“小城鎮建設滯后,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短板。”唐瑤委員在發言中提出,應以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和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努力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輻射力。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打造特色鄉鎮,做大特色主導產業,以產業聚集帶動人口聚集。
產業集聚的同時,還應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周玉平委員提出,應加大公共設施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通過建設宜居的小城鎮,引導農民就近就地轉移,既能減輕務工成本,又能緩解縣城壓力。
一些委員建議,城鎮化過程中,小城鎮發展也要找好定位,科學統籌規劃,要利用地理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依山傍水或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稟賦,順勢而為,不能忽視傳統文化傳承和田園特色保持,穩步推進城鎮化,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城鎮化和文化多樣性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