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瀕臨老齡化,加上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消退,中國經濟增速在缺乏新的增長動力的前提下,可能會大幅放緩。中國政府把城鎮化看做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進行大力推廣,在城鎮化的背景下,中國地產商們進軍三四線城市熱情十足,在中小城市“跑馬圈地”的策略漸成“流行風”。
中國的城鎮化意味著大量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更重要的是,城鎮化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城鎮化不等于純粹的“造城”。但是,在中國大部分的房地產商眼中,城鎮化已然成為了房地產炒作的一個借口,或者說是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過去的城鎮化本身只是房地產化的結果,卻未必是房地產增長的源泉。而且,不管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如何轉型,越來越依賴負債來獲得增長似乎已成定局,這將給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和房地產業帶來深刻變局。
房地產市場的瘋狂擴張造就了傳統的中國城鎮化局面,但是中國未來的新型城鎮化本質上不再是土地城鎮化,因此意味著它并不必然支持房地產業的繼續高速粗放增長。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經濟增速的下滑,政府的大規模舉債經營,房地產業的發展速度必將受到影響,依托房地產業推動城鎮化率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小區網 論壇)已然成為過去。
政府支持、房地產商的自我炒作幾乎讓中國的的樓市進入到了一個理智全失的年代,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諸多房地產商會將城鎮化看做是一個做大做強的契機,對于城鎮化概念的理解影響著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下一輪的城鎮化應側重把那些已經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們變為真正的“城里人”,而非變農村為城市。
實際上,經過多次房地產調控持續之后,關于房地產業是否是支柱產業的爭論已經毫無意義,而城鎮化又吊起了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胃口。如何全面理解城鎮化與房地產業的關系,成為了每一個決策者以及地產人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有專家指出,在政府持續進行樓市調控的情況下,中國房地產暴利的時代早已經終結,坐等房價上漲或依賴城鎮化推動市場并不現實,房地產企業應進一步細分市場,合理設計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