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期間,城鄉交通狀況來了個大反轉:車流、人流密集涌向鄉間,由于鄉村路況差、路面窄,一時出現了如城市的堵車現象。
短暫出現的“鄉堵”,一方面是進城務工經商人員收入增長、生活改善的標志,說明他們不少人現在買得起車、而且回家也用得起車了,堪稱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但同時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在我國,城鄉道路設施的差距非常明顯,城鎮化建設的腳步亟待加快。
這些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很快,但發展并不均衡,大城市不斷“攤大餅”,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相對滯后。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如果僅僅依靠大城市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大城市再攤多大的餅也解決不了問題。發展小城鎮才是當務之急。
不論是“城堵”還是“鄉堵”,表面看堵的是車,實際上堵的還是人。只有大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小城鎮,增強小城鎮和新農村的就業、宜居能力,讓進了城鎮的人口落地生根、融入城鎮,減少他們“候鳥”式遷徙,城堵也好,鄉堵也好,才會有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