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工業化助推城鎮化一攬子優惠措施呼之欲出
時間:2013-02-22 01:45:13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李雁爭 龔維松 

  隨著新型城鎮化號角的吹響,中國的工業化將進入更有質量的發展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明確要求,堅持以工業化創造供給、信息化引領提升,支撐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信息化發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性發展。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主管部門已經明確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的具體思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其中的重要抓手。今后,為了形成城鄉分工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工信部將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向縣城、中心鎮集聚。

  為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資委等部委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支持政策,包括減稅、財政直補、品牌培育在內的一攬子優惠措施呼之欲出。

  作用:

  農產品加工業吸納就業潛力大

  從發展規律和趨勢看,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在GDP中的增長空間頗大,這正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調結構、轉增長、擴內需、富民生的重要抓手。

  一斤木瓜,市場平均價格才0.5元,3噸木瓜一共才賣3000元,但3噸木瓜通過深加工制作成一噸速溶木瓜粉后,市場售價卻是4.5萬元,價值提升了15倍。

  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一個菠蘿蜜價值幾何,一袋由菠蘿蜜加工而成的果干又值多少?一袋咖啡能賣多少錢,而坐在莊園里品嘗一杯咖啡又是什么價格……其實,只要到市場去走一下,人們就不難發現,經過初加工或深加工的農產品,價格往往是原產品的幾倍甚至更多。

  由于農產品加工業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進而就為吸納更多的資本和更多的勞動力提供了可能。據測算,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的比值每增加0.1個點,就可以帶動230萬人就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93元。

  正因為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盡管“十一五”期間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成長活力的產業之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總體發展水平仍然偏低,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以美國為例,許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都做到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度加工和精細加工,有的甚至達到了“無廢加工”的完美境界。

  在大豆加工領域,通常企業的大豆加工從制取豆油開始,沿著兩條生產線進行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一條生產線是將制取豆油剩下的豆粕,加工成大豆蛋白,再制成豆粉、豆面、豆片、豆奶等食品,最后將剩下的大豆纖維加工成各種畜禽和魚蝦的顆粒飼料;另一條生產線是從豆油中再提取卵磷脂和維生素E,并將豆油進一步制作成為色拉油、烹調油和人工黃油。

  根據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翔浩的介紹,目前,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率一般在70%以上,而我國還不到20%;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一般達到農業總產值的2-3倍,而我國還不到其1/2。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多數是將農產品進行粗淺的加工就投入了市場,精深加工產品較少。

  此外,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還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目前,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屬于小規模分散經營,產業集中度不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很少。而世界食品加工業500強最后一名的年銷售收入也在300億元人民幣以上。我國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比有較大差距。

  劉翔浩認為,集中度低也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原因。除少數大型龍頭企業外,目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都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大多數企業沒有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HACCP認證。相當部分的中小企業仍采用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生產流程沒有嚴格的質量技術標準,難以與國際接軌,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加工產品的質量。

  差距也預示著潛力。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認為,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農產品加工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以后,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結構會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產后的農產品加工業(包括保鮮、物流等)則進入近似指數增長的井噴式高速發展時期,進而取代傳統的種養殖業成為農業產業的主體和支柱。

  戴小楓表示,從發展規律和趨勢看,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在GDP中的增長空間頗大,這正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調結構、轉增長、擴內需、富民生的重要抓手。

  因此,工信部明確要求,將發揮縣域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聚,形成城鄉分工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

  破題:

  四大重點推進產業發展

  首先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其次是大力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第三是大力推進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此外,還要大力推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升級。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有望實現年均11%的增長率,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有望年均增加0.1個點,2015年達到2.2∶1。

  根據介紹,為了下好農產品加工業這步棋,主管部門未來幾年將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目前,由于農民在農產品產后貯藏、保鮮、干燥等初加工環節方法落后、設施簡陋,導致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

  據專家測算和實證分析,我國糧食、馬鈴薯、水果、蔬菜的產后損失率分別為7%-11%、15%-20%、15%-20%和20%-25%,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損失率,折算經濟損失達3000億元以上,相當于1億多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豐產增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時,農產品產后腐爛變質,還會導致蚊蠅滋生,污染環境,影響產品品質和消費者健康。

  業內人士指出,減少產后損失,相當于增加供給;增強農民貯藏能力,可以平衡市場供應,實現均衡上市、穩定價格;推行科學貯藏、加工,能夠有效防止腐爛霉變和細菌污染,提高品質和等級。因此,我國亟需高度重視并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努力實現“減損增收提質”的目標。

  其次是大力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戶均人口逐步減少以及食物消費觀念的轉變,傳統主食生產已逐步由家庭自制向社會化供應轉變,但工業食品占食品消費量的比例較低。

  總體而言,傳統主食的生產、供應以小作坊、小攤販為主體,食品的安全、衛生無法保障,現代信息手段、現代物流手段等尚未在主食銷售中得到應用。因此,要樹立主食工業化的理念,加強政府引導和推動,強化技術研究和裝備開發,鼓勵社會主體參與,全面推動我國主食工業化。

  第三是大力推進副產物的綜合利用。要加強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鼓勵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加工產業鏈,“吃干榨盡”各種可利用資源。

  此外,還要大力推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技術研發滯后,產品結構簡單,缺乏整體競爭力。大規模企業的高端設備大量依賴進口,這與我國裝備制造業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分析師介紹說,像圣農發展(002299,股吧)、雙匯發展(000895,股吧)等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目前普遍采用了進口設備。

  根據介紹,進口設備能夠提供安全可追溯的功能,一旦發現被屠宰動物某塊內臟有問題,可以追溯整個流程。“這一點,國產設備現在還很難做到?!痹摲治鰩煴硎尽?/p>

  因此,今后幾年我國必須加強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的研究,廣泛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進加工設備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切實提高我國的加工裝備水平,滿足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有望實現年均11%的增長率,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有望年均增加0.1個點,2015年達到2.2∶1。

  措施:

  一攬子優惠政策正在加緊制定

  優惠措施之一即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負擔。此外,還包括“以獎代補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點”等。業內人士認為,一攬子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為新型城鎮化提供堅實的產業保障。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為了落實好以上任務,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資委等部委正在緊鑼密鼓地細化支持政策,一攬子優惠措施呼之欲出。

  優惠措施之一即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負擔。

  長期以來,我國的農產品初加工企業主要原材料的購進普遍按13%的扣除率進行進項稅抵扣,但在銷售產品時則按17%的增值稅率征收銷項稅,“高征低扣”使農產品加工企業多承受了4個百分點的增值稅稅負。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第三產業研究室主任姜長云稱,“現有財稅政策和財政支持方式,確實加重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負擔。”

  他說,“從一般納稅人手中收購農產品的深加工企業,由于只能按13%的抵扣率抵扣進項稅款,即使按收購價銷售加工后的產品,增值稅負擔也高達4%?!?/p>

  針對以上問題,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去年發布了《關于在部分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辦法的通知》,宣布自當年7月1日對以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銷售液體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開展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

  業內人士指出,試點后大大減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增值稅負擔,有利于鼓勵農產品加工增值,促進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今后,我國將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試點在其他農產品領域將進一步逐步推開。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目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農業部等正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要求,加緊落實以上工作。

  此外,對于農產品加工業布局不合理,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也已做出了安排。

  據介紹,由于一直以來各地按行政區域布局產業,什么都想搞,產業布局出現“小而全”,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爭原料、爭市場,無序競爭等惡性競爭開始出現。出現了農產品加工企業“吃不飽”的現象。

  針對“過去愁加工,現在是愁原料”的局面,劉翔浩建議,農產品加工不能走過去辦鄉鎮企業式的老路,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加工企業到處“撒網”。要高起點規劃,科學布局,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龍頭企業集中,既可以節約資源,又可以產生規模效應。

  對此,記者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已經將“以獎代補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點”的問題,分配給財政部、農業部等部門具體落實。

  此外,由農業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資委、林業局共同參與的“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和“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節能減排、培育品牌”的項目也在加緊推進。業內人士認為,一攬子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為新型城鎮化提供堅實的產業保障。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