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顯示,今年頭兩個月出口和投資都保持了23.6%、21.2%的2位數增長,但是作為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增速掉頭變低,引起了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的關注。(3月27日《南京日報》)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而其中的“消費”就是常說的“內需”,原意是指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現在,作為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增速掉頭變低,就必然會影響GDP增長的速度,因此引起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的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按理來說,出現這種狀況,必定是內需出了問題,也就是居民的消費需求一下子降低了。然而,在一個“收入不斷增長”,但又普遍覺得錢不夠花的收支現狀下,至少說明有更多的錢投入了消費,怎么會出現“消費增速掉頭變低”的反常情況?
根據“具體按消費形態分,1-2月餐飲收入增速只有8.4%,限額以上企業餐飲收入為1278億元,同比下降3.3%。”此話怎講?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專家陳新年很具體地解釋了這個問題,他指出:“像集團消費,實際上就是公款。限額以上企業可以理解為高檔餐飲店。一般消費增速都是相對平穩的,現在增速下來,特別是高檔餐飲消費負增長,說明公款吃喝下來了,影響了整體消費。”原來如此,是公款吃喝“下來了”,拖了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消費的后腿,而“一般消費增速都是相對平穩的”。
好在百姓對龐大公款消費早有思想準備,對此引發的社會詬病也成了老生常談。但是,人們也許還沒有注意到,公款消費居然還有拉動GDP增長的“積極作用”,竟在整個“內需”中成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那么,看在“GDP”的份上,何不再接再厲?
問題在于,“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出臺以來,一些高端餐飲企業的經營和高端白酒的銷售大幅度下降。據抽樣調查,高檔餐飲企業的營業額,北京、上海、寧波分別大概下降了35%、20%、30%左右。”這就引起了發改委的擔憂,由于市場需求不足,“可能會使得全年的消費增速放緩,并進而使得經濟增速可能下降。”
雖然這個“矛盾”有涉更多的社會矛盾,但在看到了“消費增速掉頭變低”的不堪,找到“消費增速放緩”的原因后,如何加快消費這輛“馬車”的步伐?
筆者不懂經濟學原理,但看到了公款消費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作用,而且,事實上“公家”也拿得出這樣一筆錢促進消費,如此,問題似乎變得很簡單。公款消費作為消費這輛“馬車”的餌料,確實能讓消費這匹“馬”揚蹄疾駛,只是不符合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那么,如果把這筆錢用于改善民生,變公款的高檔餐飲及名酒的奢侈消費為百姓衣食住行的一般消費,就可以讓消費這輛“馬車”奔馳在拉動GDP增長的正道上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指出,“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目標來看,反對奢華浪費和擴大消費的目的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那么,何不把“不差錢”的公款消費,分一點用于改善民生,以此促進一般消費,讓百姓也坐上消費這輛“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