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湖南湘潭“27歲副縣長”事件調查已經10天了,有關方面仍未給出結論。對此,新華社中國網事4月2日在其實名注冊的機構微博上發出質疑,批評有關部門采取“鴕鳥策略”。
“27歲副縣長”事件在網絡曝光后,引起眾人圍觀,如事件屬實,為何不能解決?如事件失實,又為何不澄清?面對這些質疑,若是不了了之,恐怕有損政府公信力。
“干部隊伍年輕化”最早由小平同志提出。實踐證明,這句話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近年來,大量年輕干部的任用,使黨政干部的結構更加合理。然而,該怎樣判定年輕干部是否有為,到底由誰說了算,不能沒有標準。年輕干部選拔任用的條件,不應該是一道主觀題,而應該是一道客觀題。不能讓“大膽啟用年輕干部”成為權力私用的保護傘,成為部分人濫用權力的借口。
在網絡上,年輕干部遭質疑的事件頻頻出現,雖然其中有不少被證明是沒有問題的,但信息公開不夠,就難免讓群眾不理解、不相信。相關組織人事部門應該進行反思:選拔人才機制是否透明,是否本著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是否經得起大眾的考驗?這三個問題應該成為人才選拔的必要條件。年輕干部選拔只有在陽光下進行,權力尋租的“黑手”才無所遁形。
從“27歲副縣長”時間來看,當地介入調查后遲遲沒有結論,這究竟是部門間相互推諉?還是有意“捂蓋子”?辦事效率如此低下,態度如此不坦誠,群眾的疑問如何打消?希望當地有關部門切實以民意為重,給相關事件一個令人信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