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統籌城鄉:重慶為總理報告貢獻四經驗 成全國標桿
時間:2010-03-18 10:16:38  來源:重慶商報 

    2009年9月24日,九龍坡區白市驛市農業展覽中心,村民們前來觀看即將開通的農村客運公交車。當日,九龍坡區城鄉統籌農村客運首發儀式在此舉行 記者 鐘志兵 攝

  報告摘錄》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報告解讀》

  “重慶模式”成為全國統籌城鄉標桿

    昨日,總理談到“三農”工作時,表述為“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統籌城鄉首次在報告中“亮”出來,這一信號說明什么?重慶經過兩年多的統籌城鄉探索,給報告作出哪些“貢獻”?昨日,北京,本報邀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全國“三農”問題研究知名專家胡星斗,解讀報告。

  “亮”出統籌城鄉是應時應勢

    重慶商報:“統籌城鄉”首次在報告中“亮”了出來。這一信號讓你看到什么?

    胡星斗:這一“信號”指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發生轉變。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動力,是靠城市化、農村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來整體推動。實現城鄉一體化,必須依靠城鄉統籌。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重慶商報:“統籌城鄉”表述,為何在今年提出?

    胡星斗:當前中國社會,城鄉差距很大。給世界印象是,中國是城鄉分制的社會。農村發展明顯滯后,戶籍、土地、教育、社會保障等城鄉差異大,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制約著中國可持續的發展。同時,經過改革開放30年積累,中國到了“二元”向“一元”體制轉變的時候。經歷去年金融危機沖擊,今年中國經濟向好勢頭發展。另外成渝兩地的統籌城鄉探索,積累的經驗,為國家提供了較為成熟的思路。今年提出,是應勢應時而為。

  財政對“三農”投入不足

    重慶商報:在總理報告中,你看出中國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徑是什么?

    胡星斗:我覺得是兩方面。一是通過給農民工市民待遇。通過戶籍改革等,讓城市接納安置農民工。二是繼續加快新農村建設,也就是農業現代化。統籌城鄉不是讓所有農民都進城。對留在農村的一部分農民,政府通過產業化扶持,幫助農民創業增收。后者對政府來說,仍是任重道遠。

    重慶商報:從總理報告中,你分析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難題有哪些?

    胡星斗:最大的難題就是財政對“三農”的投入。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工進城后的戶籍改革,都需要財政大量投入。而中國財政收入是比較高的,國家是富裕的。去年,各種財政收入就達10萬億左右,但財政支出不盡合理,特別是“三公”支出的比例較大,相比之下,“三農”投入比例仍顯得不足。值得高興的是,總理報告中,今年對“三農”的財政投入是8183億元,比去年增加930億元。同時報告明確提出財政支出優先支持“三農”。

    其次是一些地方部門以及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改革推進。比如,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是靠“賣地”為主的土地財政,統籌城鄉的改革就會減少利益空間,他們對改革就不會太“熱心”。

    統籌城鄉的突破有三層面

    重慶商報:面對這些難題,中國統籌城鄉的突破在哪里?

    胡星斗:突破在三個層面。首先從中央層面,上下聯動推進戶籍改革。雖然各地都在進行戶籍改革探索,成效不大,就在于地方財力不夠。今后,對接待外來農民工多的城市,中央財政要轉移支付。其次是放寬土地、金融政策,解決農村金融“真空”問題。未來,要推動農村發展,需要解決農民辦村鎮銀行、小額貸款擔保等小型金融機構,讓農村變成一潭活水。最后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將農村土地成為資產,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重慶貢獻了四經驗給報告

    重慶商報:2007年,重慶被國家批準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在你看來,成渝兩地的探索,給總理報告有哪些貢獻?

    胡星斗:貢獻很多。重慶目前在統籌城鄉探索發展的思路和做法,正是報告表述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報告提到的戶籍改革。重慶醞釀成熟,今年即將實施的戶籍改革,讓300萬農民工轉為市民就是這一思路。

    二是報告提到“壯大縣域經濟,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重慶從2008年開始,給主城外31個區縣財政補貼,以及扶持主城外縣域園區發展就是例證。

    三是報告中的“加強對產糧、養豬、養牛大縣的財政扶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重慶正在實施的“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就是這一發展模式。

    第四是報告中提到“加快培育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從去年開始,重慶就提出并陸續將“六小”金融機構“推進”兩翼農村地區,解決農村金融真空問題。

   報告摘錄》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報告解讀》

    二代農民工市民化

    一代農民工城鎮化

    首個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昨日表示,報告中提出要讓農民工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的措施。政府真正把我們農民工當作新工人、新市民來看待了,“下一步就是看怎么去落實了”。

    胡小燕認為,農民工城市市民化要有創新。第一,政府應建設大量新市民社區,每個社區居住1萬~3萬名新市民,政府為新市民提供18~25平方米的政策性公寓房,價格在1000元到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第二,政府幫助新市民在城市就業和創業。

    “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表示:農民工在城市中有兩種趨向,一種是回農村,一種是在城市安家,第一代農民工大多要回去,新生代農民工則不可能回去。國家應該抓兩方面,一是怎么讓第二代、第三代農民工在城市留下來,且把他們市民化。政府要在交通相對方便的地方建農民工小區,一個農民工給他20平方米安頓下來,小區里應有學校、醫院、超市,享受市民待遇。另一方面,對于第一代農民工要回去的,要重點抓中心村和小城鎮的發展,他們應回到中心鎮、中心村。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委書記陳耀光則表示,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落戶條件后,怎么樣使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的準入門檻降低,政策要明確,這是很重要的。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南嶺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育彪表示,要讓農民變成市民,還必須看到現實的問題,農民愿不愿意的問題。他變成市民可以得到什么。農民出于對城市的各項保障和福利待遇不完善和生活的顧慮,可能不愿交出土地變成市民。

    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認為,城鄉一體化,目前我國主要是農民進城,由農村向城市流動,但真正的城鎮一體化是對流的。將來需要由城市向農村流動。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