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恒生指數是67點,到現在是22000多點,漲了320多倍;1967年,香港島的房價是60港元一英尺,現在大約是24000多港元一英尺,漲了400倍;而1967年黃金價格是35美元/盎司,昨天是1548美元/盎司,漲了不到45倍。所以,看什么值得投資,應該從更長的歷史來看,要看得遠。”
昨天下午,在快報讀者節世貿站的分會場——杭州黃龍飯店,“2013春季投資理財高峰論壇”啟幕。本次論壇的主講嘉賓、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先生,以“宏觀經濟形勢與個人財富增長”為題,為現場500多位快報讀者,上了一堂精彩的投資理財課。
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很多投資機會
開場講香港市場這30多年來變化的例子,是因為易憲容想告訴快報的讀者,投資的關鍵是要面對未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看準未來的大勢。
“目前全球有16-18萬億美元在尋找著投資機會,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最近發生的重大事件,是日本推出的‘無限期量化寬松’政策。”易憲容說,“日元的快速貶值,影響全球資金流向,這種影響與變化很快就會傳導到中國市場。”
而從我們身邊來說,中國社會正在發生兩件“大事”。一個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另一個是汽車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的生活消費方式和企業的生產方式,而這些改變都會對投資者產生重大的影響。
目前,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政策仍起到非常大的驅動作用。易憲容認為,新一屆政府未來將會出臺更多的民生政策。
“目前,我們可以注意一下三個差距。一個是中國人均消費力是美國的1/15,這項指標如果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可以想象中國經濟的總量將有多大;另外兩個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兩個差距,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之間的差距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易憲容說,“新一屆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鎮化,就是要縮小這三大差距,把內需的潛力發揮出來。如果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都能達到杭州這個水平,那中國的經濟總量就是世界第一了。因此,未來投資將有很多機會。”
每天花五分鐘就能學會投資
對于中國今年的整體經濟形勢,易憲容預計,從中國經濟幾個指標看,今年GDP增長的目標,不怕達不到7.5%,而是怕高于8.5%,又走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CPI漲幅應控制在3.5%左右的目標,這個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因此,今年中國經濟的基本目標,應該是如何實現平穩過渡。短期內,央行加息的概率不會太高,貨幣政策也會保持穩健。
“房地產市場,今年到目前為止比較活躍,預計下半年會有一個僵持階段,到今年下半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形勢才會明朗。而股市目前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在影響A股發展的很多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投資者還是靜觀其變為好。”易憲容認為。
易憲容建議,投資理財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投資者每天花一點時間學習一些投資知識,同時多關心天下大事,經常看看全球股價、匯價、油價、大宗商品的價格,慢慢地就會形成自己的判斷,時間不用太多,每天只要花5分鐘就夠。
未來應釋放住房市場的消費功能
在精彩的演講過后,易憲容還和快報的讀者進行了精彩互動,面對面地交流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理財問題。
有讀者問道:“如何看待過去十年政府在房產調控政策方面的得失,如何看待未來房產市場的走向,在房產投資方面有何建議?”
易憲容說:“住房是個特殊的商品,它是生活必需品,可以消費,又可以投資,對于投資品,需求可以是無窮大的,而對于消費品,消費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當一種商品既能消費又適宜投資時,投資者永遠會比消費者出價高,這也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常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易憲容認為,過去房地產市場調控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把投資和消費嚴格地區分開,目前房地產市場仍然是投資者的最愛,因為過去十幾年的事實證明,中國最靠譜的投資還是房產。但投資成分過多也使得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嚴重。因此,未來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的定位問題,應該逐漸讓住房市場由目前的以投資和投機為主導的市場,轉變為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把投資和消費區分開,比如20%是高端住房、商業地產、房產信托等投資市場,70%是消費市場,10%是保障性住房。如果將中國住房市場的消費能力釋放出來,未來保持20年甚至30年健康增長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