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富農: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要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習近平十分關心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他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他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在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考察時,他對產業園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經營玫瑰花、示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徐憲平:政府有望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
4月底,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按照分類推進的基本原則,政府有望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小城鎮落戶限制。
徐憲平表示,我國將會“逐步剝離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有效銜接的人口管理制度”。徐憲平表示,未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戰略任務,“第一就是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解決現有2億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萬農民工的半市民化問題。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分類推進的原則,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市居民,全面放開小城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小城鎮的限制”。我國將會“逐步剝離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有效銜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這意味著,首先有望受益的是3000萬舉家搬遷進城的農村人口,受益的次序是由地市級及以下城市向大城市漸進,今后我國的人口管理將走向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有效銜接的制度。在與之相關的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我國可能把人均城鎮建設用地100平方米作為一個重要的控制指標,同時還將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掛鉤的政策。
張高麗:政府要向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
4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山西、新疆調研期間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把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新驅動、資源環境保護三者聯動起來,統籌把握推進,就能夠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逐步解決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
張高麗指出,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科學布局、分類指導。中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發展空間和增長點,要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強煤、油、氣、水、土地等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規定,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在優勝劣汰中發展,加快大通道建設,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主動承接東部部分產業,同時防止污染企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跨區域轉移;要時刻關注民計民生,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搞好安全生產,確保社會穩定,幫助群眾解決就業、社保、醫療、上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不斷改善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他表示,中西部地位重要、潛力巨大,國家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山西、新疆等中西部地區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和工作作風,向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大力提倡講真話、說實情、辦實事、解難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住建部:未來三年將建100個綠色城區
住建部網站4月18日消息,住房城鄉建設部制訂的《“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近日公布。《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實施路徑以及重點任務,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按照《規劃》提出的具體目標,“十二五”時期,將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將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同時,將引導商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綠色住宅小區,2015年起直轄市及東部沿海省市城鎮的新建房地產項目力爭5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此外,將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農村節能示范住宅40萬套。
盛來運:城鎮化率53%與35%的統計數據都正確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針對有記者提問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城鎮化率和專家測算有所出入的問題時稱,兩個數據都正確,只是統計口徑不同。
盛來運說,國家統計局去年通報發布的我國城鎮化率達52.57%,采用的是國際慣用的統計口徑:常住人口統計法,即城鎮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這個統計口徑里所稱的常住人口,就是在城鎮居住6個月以上的人群,包括一次性居住6個月,或者是一年之內居住過6個月以上的人,都被統計為城鎮常住人口,經統計,已達到我國全部人口的52.57%。
盛來運指出,專家所談到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在35%左右,或是依據公安部門的戶籍資料計算所得。按戶籍人口計算,我國城鎮非農戶口人口與全國人口比例確在35%左右。所以,這兩個數據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距主要是指標的定義口徑和數據來源不一樣。造成這兩種數據口徑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現狀。目前我國在城市里打工的農民工有1.66億人,他們中大多數是農業戶口。這一部分人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中就被劃入不同的統計范圍,統計結果也就難免有所偏差。
韓正:特大型城市犯個小錯,連改正機會都沒有
“特大型城市的規劃建設,有時犯一個小錯誤,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超前意識。”上海市委書記韓正4月1日在調研地鐵上蓋綜合開發項目時指出,要采取綜合措施解決上海的交通問題,在落實公交優先的前提下,實施更嚴格嚴厲的交通管理。韓正指出,在城市發展和人口規模的現實條件下,上海城市交通無論是動態還是靜態,資源都面臨極限。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特大型城市之一,上海的交通管理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僅靠一兩項措施不能解決長遠問題。如果我們實施更嚴格嚴厲的交通管理,前提是落實好公交優先。軌道交通是公共交通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健全網絡、覆蓋更廣泛區域。
國土部:今年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
國土資源部4月16日公布2013年全國住房用地供應計劃顯示,據各地上報匯總,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是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9.77萬公頃)的1.5倍,其中“三類住房”用地計劃占住房用地計劃總量的79.4%,符合調控政策要求。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計劃供應4.15萬公頃,能夠充分滿足2013年新開工63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應保盡保的要求。根據計劃,全國商品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0.92萬公頃,占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的72.4%,其中中小套普通商品住房用地計劃供應7.82萬公頃,占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的71.6%。70個大中城市住房用地計劃供應5.03萬公頃,是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4.03萬公頃)的1.2倍,“三類住房”用地計劃占住房用地計劃的79.1%。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計劃同比增加2.8%。
北京今年實施居住證制度人口調控納入政府考核
將人口調控指標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內容,建立區縣責任制,強化屬地責任;針對交通擁堵壓力不斷增大的問題,加快完善政策進一步控制小客車過快增長;將空氣重污染納入全市應急體系統一管理,成立空氣重污染應急專項指揮部……近日,北京市委常委會討論確定了今年本市要重點推進的26項改革任務,今年北京還將啟動實施居住證制度。
在有序調控人口規模方面,除了建立健全區縣責任制外,北京還將啟動實施居住證制度,同步研究制定醫療、教育等相關公共服務配套政策措施,并探索開展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人口評估試點。
居住證制度目前已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實行。2010年5月27日,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首次在國務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居住證制度。去年的黨代會上,北京就提出,要積極探索實有人口服務管理措施,推行居住證制度,深化“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管人”的管理模式。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當時表示,公安機關為了居住證制度的推出,目前正在進行全市實有人口的全覆蓋調查,為居住證制度奠定基礎。
臺州以新型城市化發展統領城鄉建設工作
4月3日,臺州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兵在全市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臺州正處于城市化加速、工業化提升的重要時期,要抓住機遇,加快轉型,以新型城市化發展統領城鄉建設工作,推動臺州城鄉建設事業再上新臺階.
張兵指出,要強化一體化理念,共打“臺州牌”,樹立臺州一體、城鄉一體、市區“一盤棋”發展理念;要強化建管并舉理念,發揮城鄉建設的最大效應;要強化融合發展理念,突出區域融合、產城融合、城市與文化融合、城市與生態融合,以融合促發展、促共贏;要強化精品理念,既要整體推進,又要著力打造亮點,多出精品,少留遺憾,不留敗筆。
青島創新體制,建設“國際著名旅游城市”
4月3日,青島市召開加快旅游業發展大會,會議決定把打造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為旅游發展的新目標,建設面向世界全方位、全要素、全時空的旅游城市。為實現建設國際著名旅游城市的新目標,青島提出將統籌規劃,開闊視野,創新思路,彰顯特色,協調推進旅游業與文化、工業、信息、農業等其它業態的全域式融合發展,不斷提升青島旅游的層次和內涵。
據了解,2012年,青島市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次是常住人口的6.6倍,“為游客服務”將成為該城市發展的重要理念。因此,青島提出將按照宜居、宜游的標準,從細節入手,規劃建設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停車場、自駕營地、城市公廁等旅游設施,改進窗口單位對外服務。
當前,山東省旅游局正在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指導各市結合實際創建國際著名旅游城市、國內著名旅游城市、國內優秀旅游城市。省旅游局將把建設國際著名旅游城市工作重點放在青島,積極幫助其做好規劃、標準、引進項目等方面的工作。
陳偉:加快棚戶區改造推動新型城鎮化
4月9日上午,棗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偉在薛城區調研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時指出,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棗莊城市建設欠賬多、棚戶區面積大。新型城鎮化是城鄉一體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要積極推進農地改革和戶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強化產業和基礎設施支撐,讓更多的農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陳偉要求,要繼續抓住棚改這個突破口,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千方百計完成棚改任務。在棚改過程中,要堅持“造城”與“造市”相結合,注入樓宇經濟、專業市場群、特色商業街區、鄰里中心等要素,建設城市綜合體,既解決城市建設問題,又解決經濟發展、百姓就業問題。要抓好供熱、供水、供電等硬件建設,完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軟件體系,在棚改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
海南城鎮化路線圖顯雛形國際旅游島打頭陣
“海南要走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鎮化道路。”4月6日,海南省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期間召開專場發布會。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譚力說,海南將走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產業帶動、陸海聯動、城鄉統籌的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目前,海南省正抓緊編制海南城鎮化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臺。對此,譚力透露,海南將全面加快以海口為中心、文昌和澄邁為兩翼,定安為腹地的省會經濟圈建設;積極培育以三亞為中心、陵水和樂東為兩翼、保亭為腹地的三亞經濟圈;推動儋州-洋浦、瓊海-博鰲共同發展,加快推動農墾、特色小鎮、旅游度假區的城鎮化進程。逐步形成大城市、兩翼城市、中等城鎮、風情小鎮等城鎮化建設體系,實現同城、同步發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同時,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先行先試的試驗區,海南省將陵水黎安片區確定為先行試驗區起步區。譚力說,目前試驗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先行試驗區將以文化產業為重點,探索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設規模大、開放度高、國際一流的國家級旅游文化產業集聚區,目前征地、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基礎工作加快推進。
貴陽:打造山水林城新城市
日前,貴陽市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召開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貴陽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以下簡稱《設計》)。《設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分別對貴陽城市特色、空間格局、城市建筑風貌、城市空間形象提升、城市設計導則提出了規劃和控制要求。
《設計》明確了貴陽城市建設應尊重喀斯特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性。在構建“一城三帶多團,山水林城相融合”組團式布局特色基礎上,確立顯山、露水、見林、透氣的城市建設原則,彰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綠帶環抱”的城市特色,展現“山城交融、水城綠影、林城環抱、人城樂居”的城市意境。目標是建設具有典型喀斯特生態環境和良好避暑自然條件,適宜居住、適宜旅游、適宜創業的生態文明城市,打造全國重要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城市,形成古今互映、山城交融、中西合璧、傳魂創新的文化內涵,把貴陽建成一座文化開放城、區域中心城、生態文明城。
另外,《設計》對貴州分級山體水體保護,文化線路網絡布局,慢行系統的規劃,公廁密度設置,光色分區夜景打造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新建縣投資百億打造江南頂級生態城市綜合體
日前,新建縣政府與深圳市邦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馬蘭圩總部經濟及商業中心項目,努力將馬蘭圩地塊打造成為江南地區大型頂級生態城市綜合體。
據了解,該項目投資達100億元,將把馬蘭圩地塊打造成為江南地區大型頂級的生態城市綜合體,匯集商、住、游、購、娛五大功能于一體,能大幅提升區域板塊的形象和價值,從而不斷吸引世界級企業入駐總部基地。同時,還將規劃建設一個具有濕地生態保護、生態觀光休閑、生態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等多項功能的生態型主題公園,進一步優化環境,提升品質,為促進區域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