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29 16:23:46
來源:青岡縣委宣傳部 作者:張遠洋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電 去年,青岡縣高標準建設了7個中心村鎮,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縣,禎祥鎮以企業帶動整鎮推進模式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典型。
今年,青岡農村城鎮化建設全面開花,計劃投資9億元,啟動13個鄉鎮15個建設工程,規劃建設住宅樓74棟50萬㎡,吸引225村屯的6600戶農民入住,其中青岡鎮、禎祥鎮、柞崗鎮等7個鄉鎮實施整鎮推進。
青岡已扮演起全市農村城鎮化建設領跑者的角色,他們是如何做的?
明思路:一個思想指導
要想建好城,思路必先明。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青岡縣堅持“以民為本、四化統籌”的發展思路,遵循“撤屯、減村、并鄉、建城”的要求,結合縣域鎮村居民點布局整體規劃,大力實施“1239”發展戰略,致力打造一個中等規模城市;圍繞青岡鎮規劃建設“靖北新城”,圍繞中和鎮、禎祥鎮和五福橋開發區規劃建設“五福生態城”;建設“興華鎮、永豐鎮和蘆河鎮三個建制鎮”;建設“連豐鄉、勞動鄉、新村鄉等九個農村社區”,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
破瓶頸:兩個方面并重
沒有產業化的城鎮化,就是“空心城”、“空心鎮”,沒有城鎮化的產業化,二、三產業就失去了發展空間和載體。青岡堅持城鎮化和產業化并重,有效地化解了城鎮化建設的瓶頸。青岡鎮、柞崗鎮的城鎮化建設,就是以33.5平方公里的青岡經濟開發區為依托,中和鎮、禎祥鎮的城鎮化建設,就是以10.22平方公里的五福橋經濟開發區為依托,進而實現依靠產業化推進城鎮化,通過城鎮化來帶動產業化,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的新路子。
抓重點:三個要素齊抓
城鎮化建設不是靠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青岡充分調動群眾、企業、政府三個方面的積極因素,齊心協力推進城鎮化建設。
為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青岡縣對整鎮推進的村屯或被征收拆遷的部分農戶房屋,實行“拆一還一”政策,被動遷的農戶都能住上與平房面積相當且環境舒適的樓房。相對于居住條件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對農民來說更具誘惑力。據測算,上樓農民按戶均4口人、25畝地計算,上樓前年純效益大體在12000元左右;上樓后,通過流轉土地、進城打工等渠道,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比以前收入高出3—4倍,相當于城鎮“雙職工”工資收入。
為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青岡縣把泥草房改造、危房改造及其他政策資金捆綁使用,直接補給建筑企業,保障企業即使零利潤售房也能賺到錢。同時,建筑企業在剔除“拆一還一”的補償面積外,大多數樓房要對外銷售,并且一二樓商服和車庫價格相對較高,企業盈利空間較大。
為調動政府的積極性,青岡縣細算了“三筆賬”。第一筆是發展賬,通過城鎮化推進農民市民化,絕大多數的土地進行流轉規模經營,有效地推動了大農機、大水利、大科技和大合作建設,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又為發展工業經濟提供了優質的原料基地。青岡圍繞資源優勢和產業園區,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建企業、上項目,增加了財政收入,提供了就業崗位,加快了城鎮工業化步伐。僅僅一個禎祥鎮,就已引進8家企業,總投資近20億元,全部投產后將帶動3000多人就業。第二筆是民生賬,在城鎮化過程中,加快推進了學校、醫院、老年服務中心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同步跟進道路、飲水、入廁,以及公園、廣場、綠地等方面建設,使農民能夠享受到與城市一樣的生活環境,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第三筆是政治賬,對整鎮推進城鎮化建設中貢獻突出的領導干部,優先予以提拔重用。
強后盾:四個保障并舉
城鎮化建設要想順利開展,必須有組織、政策、資金、居住等方面的強力保障做后盾。在組織保障上,抽調副處級領導,部門精干人員,專門成立城鎮化領導小組,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強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在政策保障上,全縣所有城鎮化建設項目都要通過縣政務常委會議討論通過,并研究制定統一的優惠政策。在資金保障上,本著使用渠道不變的原則,整合新農村“以獎代投”、村級“一事一議”、泥草房補助、危房改造、扶貧村建設等資金集中用于城鎮化建設。在居住保障上,堅持農民“零利潤入住”的原則,房價控制建筑成本價左右,占市場價格的比重不足50%。對入住的鰥寡孤獨、體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優先享受低保待遇,并在后期管理費用上給予適當照顧。鼓勵支持農民發展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二三產業,實現多元增收,保證了農民搬得進、住得起、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