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一個偏僻山村的自發城鎮化之路
時間:2013-05-22 07:46: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江時 
    瀝青路兩旁豎立的棟棟小洋樓是村民新居,集鎮上健身場所、生活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全,村民在村里就能打工賺錢……出現在武漢市江夏區法泗鎮大路村怡山灣集鎮上的種種景象,令人難以置信自己身處在一個距離武漢城區7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中。

  過去五年,這個偏僻山村在致富能人帶領下,平整6000畝土地集中流轉,引進和培育出6家現代化農業企業,組織202戶村民拆掉原有住宅遷入集鎮新居,成功地走出一條自發的城鎮化之路。

  生豬規模養殖逼出來的“城鎮化”

  “5年前,大路村還是個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瘠村,如今能夠建成土地集中流轉、農民集中居住的特色集鎮,這都是被生豬養殖給逼出來的。”大陸村村支書胡濤介紹說。

  2008年前,大路村因耕地分散,加上水利欠缺,村民形容種地“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運進運出全靠肩,有收無收全靠天”。全村耕地年畝產糧食不到800斤,村民人均純收入僅3000多元,在武漢郊區屬于地道的“貧困村”和“空殼村”。

  見到家鄉村民在家辛苦種地卻收入寥寥的情形,當時在外地辦企業的胡濤決定和同村企業家聯合成立武漢銀河生態農業公司,在大路村建設規模上萬頭生豬的養豬場帶動村民致富。

  由于土地產出低,土地流轉很快到位,但新問題隨之而來。根據國家規定,規模化養豬場距離居民住所不少于1000米,大路村村民居住分散,難以達標。長期在外闖蕩的胡濤和合伙人冒出個主意:干脆借此契機,幫養豬場周邊村灣居民搬遷,借助土地平整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在怡山灣建起一座現代特色小集鎮。

  當時,大路村大多數村民都住在簡陋的磚瓦平房中。村里流行一段描述村民住房的順口溜:“一屋一式樣,一門一朝向。門前是廁所,后院是廢塘。住人還養豬,牛也在里躺。垃圾隨處倒,到處都是臟”。因此,銀河公司與大路村委會開會動員后,村民們紛紛同意按“蓋好新居-拆遷農房-騰地復墾”的流程,逐步搬入集中的新居社區。

  經過規劃設計,大路村怡山灣遷村騰地一期工程在2008年8月8日動工,啟動資金由銀河公司從銀行貸款的兩千萬元。首批202戶村民在2011年起陸續住進還建的新居,每戶只需出資5萬元。2009年,胡濤當選為大路村支書。

  走進68歲村民冷玉珍家中,13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都已鋪上木地板,家中微波爐、洗衣機等各式電器齊全,屋頂上裝有太陽能熱水器。冷大媽說,雖然兒子要她和老伴進城住,“現在村里居住條件和城里一樣好,在這兒我們過得更舒服”。

  農民新居建設巨額資金從何而來?胡濤告訴記者,村民宅基地每戶平均都有1畝多,通過集中居住和土地復墾,一期搬遷工程就節省出農村建設用地208畝。這些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增減掛鉤項目可獲得3000多萬政府補助資金,可供企業償還貸款和平整土地。

  胡濤說:“在農民自愿、企業參與、政府支持的城鎮化探索下,大路村建設怡山灣集鎮形成了農民改善生活、企業略有贏利、耕地面積增加的三贏局面。”

  做大產業避免集鎮建設“空心化”

  記者在怡山灣走訪發現,搬進新房的農民屋內都看不到鐵犁、牛套等農作工具,也見不到各家各戶喂豬、養雞等情形。只有房前屋后的兩塊菜地,仍保留著農村傳統生活的影子。

  胡濤說,如果農民上樓后收入還得靠種地,這樣的城鎮化難免空心化,也必定難以長久。在遷村騰地建設集鎮的同時,村委會還組織大面積集中流轉土地,引進和培育現代農業企業,使村民在家門口也能就業,“加上土地流轉租金,村民收入早已不再依賴土地”。

  不少村民告訴記者,按照傳統方式一畝地種糧年純收入不到300元,種地不賺錢,絕大多數年青村民都外出打工,耕地大面積被拋荒,“土地流轉每畝年租金能到600元,五年內根據物價再調整,大家自然非常支持”。

  通過平整土地、修通道路、完善水利,大路村里規模養豬、大棚蔬菜、大米加工、禽蛋加工等現代農業產業已初具雛形。村內目前共有養殖、大米等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6家,企業年產值達兩億多元,還能提供上千個勞動崗位。當地用于企業生產的流轉土地面積已達6000畝。

  不久前投產的紅心蛋廠是去年從江夏城區搬到大路村的一家加工咸蛋和皮蛋企業。公司總經理胡向洪說,蛋廠一期工程投產不到半個月,就已接到400多萬元的訂單,預計今年加工能力將達5000噸,“現在廠里50個工人中絕大多數都是本地村民,隨著工廠規模擴大,肯定還需從臨近村莊繼續招人”。

  在紅心蛋廠做工的大路村村民宋小琴告訴記者,兩年前她家搬遷到怡山灣集鎮新居,之后一直在武漢打工。聽到蛋廠在招工,她趕回來從學徒做起。她說,雖然現在每月工資才1500元,但干半年熟練后就能漲到3000多元,比在家種地或外出打工都要劃得來,更重要的是還能隨時照顧到家里小孩和老人。

  村民住上新居、就業不愁、腰包漸鼓,怡山灣集鎮活力十足。63歲村民劉迎春老人說,以前村里太窮,十幾個村民的媳婦受不了都跑回娘家,很多年輕小伙找不到老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不僅跑出去的媳婦大多回來了,外村姑娘也以嫁到怡山灣為榮”。

  眼下,大路村正在籌建農民新居二期工程,預計到明年底建成,屆時將有近300戶農戶搬入新居,集鎮面積將擴大一倍。不少村民見到村干部,頭一句就問什么時候新房能交鑰匙。

  擁有前期成功探索的經驗后,大路村提出的將鄰近3個村都納入到怡山灣集鎮建設的計劃也獲得區、鎮政府部門的支持。胡濤說,這4個村共有1萬多人,集中居住只需600畝宅基地,騰出來的2000多畝建設用地指標獲得的政府資金,不僅能完成新居工程建設,還能對現有的1萬多畝耕地和上萬畝四荒地進行平整,形成農村產業規模化的集聚效益。

  城鎮化內生動力源(600405,股吧)于農民增收致富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農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土地集中流轉和農民集中居住是兩大核心內容。如何處理好以土地為核心的利益調整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城鎮化的進程與質量。

  大路村在推進集鎮建設過程中也曾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土地流轉租金如何分配;二是還建的農民新居如何分房?胡濤說,30年前土地聯產承包劃分后,到現在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則人少地多;村民住房的面積、新舊也各式各樣,對于如何分配流轉租金和還建新居,村民訴求各異,長時間難以達成一致。

  對此,大路村召開村民會議,多次討論分配方案后最終達成一致:在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前提下,土地流轉租金以村民組為單位,按照派出所出具的本組農業戶口戶籍人數平均分配;農民新居則按戶內兩代男丁人數分配,子女全是女兒的可安排一套,比如一家十口人,爺爺、兩個兒子、三個孫子就可分到5套房,若是三個孫女就能分到3套,保證“未來30年內不需建房”。

  大路村五組村民胡向財說,無論承包地還是宅基地,都是村集體所有,雖然承包地多和老房面積大的人家肯定有想法,但不參加集體流轉,拋荒的土地出不了一分錢。按人均分配的方式最公平,保證每個人都有基礎的收入來源和住房安排,因此最終還是獲得三分之二村民贊成通過。

  “農民自愿是農村推進城鎮化的前提條件。”胡濤說,部分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轉或搬遷房屋,村委會不會也無權強制執行,“只有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豐厚收益,才能吸引農民自愿放棄部分利益,參與到這項被村民稱為新一輪土地改革項目中來”。

  曾深入怡山灣調研的湖北省委政研室農村處副處長余愛民認為,大路村在胡濤等致富能人帶動下,嘗試探索自主推進城鎮化,獲得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居住環境等明顯效果,因此才會獲得農民的普遍支持與積極參與。

  “怡山灣集鎮樣本對于今后的實踐價值在于,農村探索城鎮化必須要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形成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內生動力,才能避免純靠外力最終走進房地產化和空心化等歪路。”余愛民說。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