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鄉村小學撤并導致輟學兒童增加 多地恢復教學點
時間:2013-06-05 17:00:40  來源:央視《新聞1+1》 

    央視《新聞1+1》2013年6月4日播出《鄉村小學:撤?并?留?》,以下為內容實錄: 

    《新聞1+1》2013年6月4日完成臺本

  ——鄉村小學:撤?并?留?

  “白巖松:當年關注失學,全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現在關注少了,其實審計署報告顯示撤并導致輟學增加”。

  (導視)

  解說:

  昔日大規模撤并,今天又重新恢復。一個村莊,兩所小學,是教育改革在重走回頭路嗎?

  楊恢安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村教學點)比去縣里讀書,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教學點學生:

  (教學點)老師對我們很關心。

  解說:

  兩個學生,兩名教師,撤并大潮中,一個鄉村教學點的堅守,受到了什么樣的支持?

  蔣紅平 湖北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家長的意愿是我們考慮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則。

  解說:

  387所完全小學,48個鄉村教學點,怎么撤、怎么并,湖北省紅安縣的調整,說明了什么?《新聞1+1》今日關注:鄉村小學撤并聽誰的?

  白巖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雖然六·一節過去了幾天,但是關于孩子的話題卻是永遠的熱門。如果要是倒回到20年前,比如說在90年代,一提到兒童,我們所有人最關心的是什么呢?關心的是如何不讓孩子失學,失學兒童是那個時候的大話題,所以全中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

  這幾年談論失學少年、失學兒童的話題明顯少了,大家是不是以為現在基本上沒有失學兒童了呢?如果我要告訴您,這幾年在一些地區農村的輟學兒童,不僅沒降,反而升了,您會信嗎?來,我們看這樣一個數據。國家審計署5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僅僅52個縣,1155所農村學校里頭,輟學人數2006年是3963,已經不少了,沒想到到2011年的時候增長了一倍還多,達到了8352人,這還是僅僅52個縣,全國近3000個縣,問題出在哪兒,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幾年非常流行的撤點并校。學校都挪遠處去了,距離遠了,成本增加了,很多孩子上不起學了,為此我們的記者專門進行了調查。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

  2013年5月17日早6:10分

  記者:

  幾點起床的?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六點。

  記者:

  六點就起床了?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有時候他睡過頭了,我就給他推起來,他就起來。

  解說:

  4歲的楊想成就讀的幼兒園離家七公里。

  記者:

  媽媽拿個蘋果。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他沒吃早飯,她就搞了一個蘋果給他。

  幼兒園老師:

  不要哭了,老師來抱一下好不好?

  解說:

  和楊想成不同,姐姐楊欣每天早上要從容的多,因為學校就在村里,幾分鐘就到。易楊家教學點是湖北紅安縣在撤點并校改革后又充分恢復的,目前有20個學校,兩名老師,包括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因為老師少,以前的復試教學也需要恢復。

  在易楊家村現在有兩所小學,一所是這個重新恢復的易楊家教學點,在村東頭,五間平房,2010年興建。另一所是以前的易楊家小學,在村西頭,是1995年國家推行普九計劃時竣工的。2005年撤點并校后,荒廢至今,已成危樓。

  記者:

  這是2005年留下來的?用了多長時間撤并的?

  楊恢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本身就沒有幾天,我從小就在這讀書。

  解說:

  村支書說,2005年的撤并有些突然,而這棟教學樓也剛剛使用了十年,但是撤并后,村里很多家長都在找他反映,孩子上學路遠,負擔也重。這樣身為縣人大代表的楊書記,連續幾年提議,呼吁恢復村里的教學點。三年前,縣教育局終于同意,并且出資20萬,為易楊家村重建了教學點。

  楊恢安:

  (恢復教學點)意義非常大,我們在(教學點)的每一位學生和縣里讀書的相比,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記者:

  您這個賬是怎么算出來的?

  楊恢安:

  家長陪讀,還要租一套房子,一學期就得兩千塊錢。在家里讀書,還可以多種幾畝地。

  解說:

  盡管條件不如縣城,但是還是有不少孩子選擇回村里上學。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最主要就是方便,這個教學點的幾個老師我們都比較熟悉,都是以前教過我們的。

  記者:

  你喜歡在這兒上學嗎?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喜歡,老師對我們很關心,很負責。

  解說:

  這一天突然下起雨來,楊毅的媽媽給孩子送來了雨鞋,由于距離村子最近的幼兒園也有七公里的路,每學期也需要一千多元,母親所幸提前就讓楊毅進入易楊家教學點,反復上三年的學前班。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這個孩子大一點再上吧,這個教學點建立起來,就到這個學校讀,讀三個學前班了。

  解說:

  楊毅的姐姐很羨慕弟弟,因為在她上到小學五年級時,正好趕上撤點并校,不得不到八公里外的小學住宿。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為什么偏偏在我快要畢業那一屆,把學校給撤了,讓我很不開心。(現在)爺爺奶奶去教學點,看一下弟弟妹妹下課的時候,也很開心。

  解說:

  在紅安縣重現恢復的教學點有7個,改擴建的有35個,位置都是在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偏遠農村。

  蔣紅平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學生上學)有的遠的最多達到15公里,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去上學,那么遠,接送也很不方便。有村民反映,你是不讓我們學生上學是嗎?有這些怨言,租車成本也高,實際上我們自己掏的經費遠遠大于國家免的學雜費,孩子們也不安全。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小學布局調整情況:

  1998年完全小學387所 教學點48個

  2005年完全小學194所 教學點133個

  2010年完全小學77所 教學點62個

  白巖松:

  是撤還是合并,還是把這個學校留在這個村子里頭,說句實話是一個非常兩難的選擇。各有各的好處,也有各的缺點,我們記者在湖北紅安進行調查,1998年的時候完全小學還有387所,2010年的時候,一下子變成77所,少了310所,都并了。雖然有生源減少的原因,為什么要撤點并校。2011年教育部長答人大質詢的時候,回答三句話,一少、一多、一高,“一少”指農村生源少,“一多”很多孩子跟父母到城里打工了,“一高”對教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這樣背景下撤點并校,但是出現了無數的問題,交通安全、成本增高等等,所以教育部在2012年9月份,開始相當于叫停,政策開始出現了搖擺。

  在這樣的背景下,云南怒江州計劃恢復50個已經撤的校點,徐州睢寧縣提出恢復13所教學點的方案,而新疆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并的學校和教學點應予恢復,造成學生失學,影響入學率、鞏固率,寄宿制學校食宿、要求條件不能保證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又無法解決交通工具的。我們看到了現在又開始政策出現這樣一種調整,好像步伐明顯減緩下來。我們剛才在紅安縣一村子里看到的學校是恢復的教學點,那么并起來的學校又是什么樣的狀況呢?我們的記者繼續調查。

  解說:

  懷里抱的是兩歲半的小兒子,等著放學的是正在讀二年級的大兒子,對于這個選擇讓孩子來縣城讀書的農村家庭來說壓力不小。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只是想著小孩在哪個地方讀書比較好,老師教學方面強一點就上哪里去。

  解說:

  為了讓孩子來縣城讀小學,媽媽放棄了打工,現在租房一年需要四千元,每月的生活費也要比原來多花1500元左右,但是對新的學習環境,名悅卻并不開心。

  李名悅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學生:

  這個地方沒有朋友。

  記者:

  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李名悅:

  回到老家上學,雖然沒有這兒好,但是我的朋友都在那兒。

  記者:

  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李名悅:

  對。

  本臺記者 劉楠:

  名悅家租房的對面就是很多鄉村孩子進城租房借讀的學校,這所小學十年間經過撤并,人數翻番,現在不大的校園已經容納了兩千多人,每次孩子們活動的時候,你都能聽到地板上轟轟作響的聲音。

  解說:

  在李名悅的這個班,老師每天上課都需要背一個小喇叭,學生很多都是從鄉里轉學來的。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老師:

  每一個班的孩子少一些,至少老師能夠到邊到角地去輔導他,像這樣人數多了的話,走訪那也只是走馬觀花式。

  解說:

  來縣里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限制學生人數,紅安小學新規定只有家長在劃定學區買房,孩子才能入校讀書。紅安縣教育局也注意到了這種教育不均衡的情況。

  蔣紅平:

  恢復(教學點)以后,如果我們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有一些到城鎮借讀的學生,他也會回來。

  解說:

  名悅還在期待回到老家的教學點上學,同村的夢嬌只能懷念曾經待過的教學點。由于村里的教學點只設有低年級,五年級的夢嬌現在在六公里的外陳升學校寄宿。每周五下午,寄宿的夢嬌近需要步行近兩個小時才能到家。

  謝夢嬌 湖北紅安縣陳升學校寄宿生:

  我(回家)要走兩個多小時。

  記者:

  現在走了一小半了累嗎?

  謝夢嬌:

  不累。

  記者:

  拿這么沉的東西?

  謝夢嬌:

  這是奶奶炒的花生米。

  記者:

  就是讓你平常配著飯吃是嗎?

  謝夢嬌:

  是的。

  解說:

  獨守在家的奶奶,很早就在家門口張望著孫女,丈夫去世早,三個孩子在外地打工,家里唯一陪伴的就是這個孫女。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平常我一個人在家,看會電視,就望著她回來,睡不著,不舒服。

  記者:

  這一星期怎么過來的呢?

  謝夢嬌:

  (住校)晚上自己偷偷的哭。

  記者:

  蒙在被子里哭?那你知道你宿舍其他的小朋友也是這樣的嗎?

  謝夢嬌:

  對。

  記者:

  你怎么知道的?

  謝夢嬌:

  因為她們都告訴過我,我也告訴過她們。

  解說:

  由于低年級孩子住宿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當地的思源學校在去年不得不取消了四年級學生的住宿。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宿舍管理員:

  有的小孩子提開水瓶有的提不動,上樓梯的時候會摔倒。

  解說:

  校長說,他非常贊成恢復部分農村教學點,現在學校最困惑的是,國家給學校的公用經費寄宿生和普通生一樣,所以學校只能壓縮其它經費。

  葉再新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校長:

  寄宿生他們在這里要洗衣服、洗頭,所以水電費成本蠻高,包括我們老師的培訓,所有項目(經費)都要壓縮,恢復教學點,肯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公用經費就可以多培訓老師,多配教師,教學設備多進行投入。

  楊恢安:

  今天紅安氣象臺發布黃色暴雨預警,各位學生家長,注意接送小孩上下學。

  央視記者 劉楠:

  這個迷你型的教學點得到了是村民們眾星捧月般的呵護,教學點的土地是村民們無償提供的,一墻之隔的衛生室是專門重建的,甚至村委會還從一里外的地方搬到了這里,建立了讀書室,一個教學點的恢復激發的是一個村莊的活力。

    白巖松:

  回頭看撤點并校當中存在哪些問題呢?審計署5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也集中地進行了梳理,我們來看一下,撤點并校當中問題,第一,部分地區就學距離明顯增加,有的學生上學耗時偏長,增加了多少,調查增幅其實非常明顯,一個初中的服務半徑超過了八公里,小學超過了四公里,可見孩子要走多少,到了西部的時候,這個數字又更加可怕,平均半徑初中是14公里還要多,小學達到了6公里,想想孩子們要走多久。

  第二,部分學校校車配備和監管不到位,交通安全風險增加。這幾年沒少在記憶當中有過那種慘痛的回憶,而且這次他們調查的時候,發現超過30%校車都有超載的現象,更不要說還有不到10%連年檢都過不了的校車。但是這里風險就藏著。部分學校寄宿設施建設滯后,條件簡陋,管理和服務能力不足,部分學生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加重,輟學人數有所增加,交通費一下子增加了將近四百,還有住宿,包括有的時候要陪著去租房子,因此負擔一加重,寧愿讓孩子不上學了,難道20年前,我們千方百計一個都不能少,不能讓孩子失學,現在反而又增加了。

  最后一些地方生源向縣鎮學校集中,出現新的教育資源緊張,因此撤點并校當中的問題已經非常明確顯現出來,但是如果不撤點并校,回到村子里頭去,有小學或者說教學點,也有它自己的問題。比如說老師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們接著看記者調查。

  放短片

  字幕提示:

  “走教,開闊了孩子的眼界。

  我有什么理由拒絕他們求知的欲望呢?”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走教老師 龍艷梅

  解說:

  每周三,鄉中心學校的老師需要騎40分鐘的摩托車,跨過山路十八彎,到教學點走教,孩子們上學方便了,老師們就要辛苦一些了。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從不離水,搖頭擺尾,鱗光閃閃,滿身珠翠,這是什么呀?

  學生:

  魚。

  解說:

  這一天走教教美術的李老師,帶來了很多孩子從沒見過的金魚。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李闈:

  每一次我們過來,按代課費處理,其實跟原來在鄉學校的費用是一樣的。

  解說:

  在紅安縣教學點的走教老師,大都是去年湖北省對口招錄的,實行特殊的年薪制,一年三萬,比很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還高,他們大都大學畢業,平時在鄉中心小學工作,定期到教學點走教。對于艱苦的教學,很多年輕老師需要適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下班了以后干什么,你一個人在這里,我們是八幾年的,對這個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自己的要求。

  解說:

  隨著教學點的恢復,老問題也跟著回來了,一方面很多教學點的正式老師年齡老化,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偏遠的教學點還8是很難招到老師,全樂教學點的周老師就是臨時招聘的代課老師,每月工資一千元左右。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10像鉛筆加雞蛋。

  解說:

  周老師教學前班的語文和算術,工作不輕松,班里最小的孩子只有3歲。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這個小孩子以前在城鎮那邊一個幼兒園里面讀書,中午老是吃不飽,加上這里有一個教學點以后,這里接送也很方便,小孩子就吃得飽一點。

  解說:

  盡管工資不高,但是兩個女兒也在這個教學點上學,照顧起來倒也方便。

  記者:

  有沒有家長會說,你不是正式老師,會對你有一些意見,有嗎?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教學點代課老師:

  沒有,只要是我的課,我就會用心去對待他們,有時候他們拉屎拉尿的,我還要去幫他們弄。

  解說:

  師資的缺乏直接影響是教學點的學習進度大都落后于中心學校。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因為這邊學生基礎比較差,然后平時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少,所以我基本上沒有按照課本來上。

  解說:

  教學點的孩子跟正常的小學相比水平如何?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走教老師:

  差不多一半的進度。

  解說:

  這一天易楊家教學點的吳老師病了,李成友老師不得不一個人承擔學前班一二年級的全部課程。

  記者:

  這是一年級的(內容),這是學前班的(內容),那個是二年級語文課?

  李成友 湖北紅安縣易楊樹教學點老師:

  對。

  解說:

  48歲的李老師還珍藏著學校撤并前跟孩子們的合影,如今教學點從剛恢復時的40來人,少了一小半,最近一二年級又有四個學生轉走,去縣里租房借讀。

  李成友:

  在這比較寂寞,平時說話的人都少,那個孩子少了,學習的活力小了。

  記者:

  最難過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李成友:

  那個孩子成績比較好,你剛剛跟他熟,他就走了。

  解說:

  面對教學點出現的師資難題,紅安縣決定建立機制,讓45歲以下的公辦教師,定期到教學點輪崗,作為考核業績的內容之一。

  徐德利 湖北紅安縣城關鎮中心學校校長:

  教學點既然納入這個鄉中心學校統一管理,九年一貫制本校里面的優秀教師,如果能夠長期輪流到下面去任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解說:

  而紅安縣現在撤并學校的原則是,只要家長不同意撤并,教學點哪怕只剩一個人,也要保留。目前教學點最少的只有兩個學生,但是他們還是配備了兩個老師。

  蔣紅平:

  這兩個人家長比較特殊,他的家庭是老人在家,父母有病。

  記者:

  家長不愿意送孩子走?

  蔣紅平:

  我們就不撤并了。家長的意愿是我們考慮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則。

  白巖松:

  撤并有撤并的問題,但真說在鄉村里,比如說教學點也會遇到它的問題,老師素質提升問題,另外非常脆弱,只要一個老師一病了,另外一個老師要去代課,長期性得不到保證,有時候進度還跟不上。因此,在這樣一個復雜、兩難的過程中,教育人士到底是如何看的呢?

  接下來連線一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院長楊東平。楊院長,您好。

  楊東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巖松,你好。

  白巖松:

  過去撤點并校的時候一窩蜂,這回一叫停,好像大家擔心成為另外的一窩蜂,到底撤還是并還是留,應該什么是標準,您的思考結果是什么?

  楊東平:

  現在撤銷容易、恢復難,可能現在不能說出現新的一窩蜂,各地要重新恢復教學點,難度非常大,所以我覺得有少數縣已經開始統籌規劃,彌補過度撤點并校造成問題,很有遠見,但其實這樣的縣并不是很多。

  白巖松:

  您的建議,該拿什么當標準呢?

  楊東平:

  很多地方,剛才紅安縣也提出了他們的標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學生能夠就近入學。我記得好像徐州市提出要把家校距離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就近安置,這是一個原則,主要是就近入學,尤其是低齡學生。

  白巖松:

  但是楊院長,我剛才說左右為難,記者采訪,準備這期節目的確左右為難,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如果就近入學,又如何彌補這里的一些缺點,比如師資水平可能不高,另外不那么穩定等等?

  楊東平:

  我們把這種人數比較少的學校包括教學點,稱之為小規模學校,我們必須看到,在城鎮化大背景下,由于人口減少和人口流動,農村小規模學校,將會成為一種主流,現在有四五百人學校,過兩年也會慢慢變小,日本、臺灣都是這個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建設農村小規模有一個長期的考慮,所以要提供適合農村小規模學校需要教學管理、經費支持、教師補充,要構建一些新的機制,跟原來大規模學校不一樣。

  白巖松:

  我明白,應該是我們的政府,包括教育界人士,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楊東平:

  對,這里面最難的其實還不是錢,因為要恢復教學點,投資在更新和改善一些校舍是相對比較容易,最難最核心問題是教師,因為如果教師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小規模學校的質量提不高,學生還會流失,所以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那么解決教師問題,現在有一些,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包括像中心學校老師下去走教,包括教師輪崗等等,還是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措施。

  白巖松:

  非常感謝楊院長給我們帶來的解答。今天這個節目的這個話題先說到這兒,接下來要說幾句話多余的話,其實又不多余。昨天開始,《新聞1+1》每天要拿出幾十秒的公益時間,一直持續到7月份,因為今年699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被稱為史上最難,我們會同我們很多合作伙伴,明天起,通過互聯網,包括官方微博等等,有更大范圍的這種崗位提供,我們就業有未來,每天爭取能夠提供幾百個,如果一個月能提供一萬個才好。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