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樂居訊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的城鎮化都是由工業化帶動的。而這些先例在海南未必可以,其資源稟賦和政策條件決定海南必須走一條非工業化主導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在海南最近兩年公布的有關城鎮化建設的規劃和指標中,一百個風情小鎮的建設,被視為建設城鎮化的“另辟蹊徑”。
海南省住建廳廳長王志宏在一次關于城鎮化的會議上介紹說,海南城鎮化水平為50.5%,低于國家城鎮化率51.27%,如按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水平為38.12%,若再扣除農墾因素,海南實際城市化水平僅為32%。
對于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人口小省而言,這樣的城鎮化水平明顯低于全國其它城市。依托南北兩大城市海口三亞的帶動,海南城鎮化依然處在較低的狀態。盡快實現城鎮化和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政治、經濟訴求愈加迫切,經過反復的專家論證,建設風情小鎮成為海南實現較高城鎮化水平最快捷的辦法被提上日程。
25年前,海南的城鎮化水平僅為16.99%。
一些海南本地群眾回憶說,建省辦經濟特區前,海南城鄉的各項建設十分落后,海口當時只是一個邊陲小城,1.5平方公里的市區內只有5條主要馬路;全城唯一的設于省政府門前的紅綠燈還是假的——用彩色紙張貼;排水管道全是明渠,淤塞不暢,蚊蟲繁衍,臭氣熏天。南部的三亞市容破舊不堪,規模僅僅相當于內地一個破落的小鎮。中部的五指山、瓊中、白沙等市縣,位于大山深處,交通極為不便,出五指山到省會海口,至少需要顛簸半天時間。其他縣城更是一片破舊、衰敗的景象。
現在享譽全國的亞龍灣、三亞灣等著名灣區還只是一片裸露的沙灘。海南的鄉鎮,被看作中國最落后的鄉鎮,僻遠而落后。
時至今日,即使當海南的城鎮化水平突破50%,相比25年提高了近34%的比例,但對于海口、三亞兩地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超過30%的現狀而言:其它市縣的城鎮化率嚴重偏低。因而,小鎮的建設,相比于市縣的建設,更加迫切。
幾年前,房地產業作為支撐海南城鎮化建設的主要產業,房地產開發為海南新世紀城鎮化帶來了一次契機。
大規模的投資,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就業。
在一次對香水灣一帶居民的采訪中,居民陳先生對樂居記者表示,他所居住的地方,自從富力、中信、君瀾等房企不斷進駐之后,當地居民無論從收入水平還是居住環境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一天與大多數城市里的人一樣上班、下班,有著相比以前較高的收入水平,隨著項目的開發,周邊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房企入駐,享受近百億投資帶來的福利,當地居民前所未有的幸福感,采訪過程中,對于房地產企業的開發,陳先生滿口贊譽。
在陵水英洲鎮上,樂居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姓趙的摩的司機,從去年開始,老趙會每天奔波在從高鐵站到清水灣一帶的公路,經常拉一些來往看房客人,算不上一份穩定的工作,但至少目前,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已經相當于一年種莊稼所掙收入的一半以上。在老趙的夢想中,他希望這兩年能在鎮上買套房子,跟家人一起享有地產。按揭,這個對城市居民而言稀疏平常的字眼,在這個農村人老趙口中也不斷被提及。
與城市人一樣享有同樣資源和社會進步帶來的福利成為海南居民的城鎮化夢想。房地產業進駐,讓這樣的夢想更貼近了一些。
別樣城鎮化的重新選擇
然而,當地產開發飽受詬病,資源掠奪加速,高庫存到來的地產危機隨時崩盤的現實逼近,一場寄予地產開發帶來城鎮化的理想顯然“此路不通”。另謀產業支撐,成為海南城鎮化發展的重新選擇。
資金成為目前阻礙其發展的主要瓶頸。
在海南省今年公布的有關城鎮化建設的政府撥款項目顯示中,7000多萬元的資金投放,遠不足以解決城鎮化問題。
依靠企業招商引資發展鄉鎮產業成為海南城鎮化建設選擇。最近幾年,單一的房地產開發已經被政府予以政策限制,而一些打包開發鄉鎮,綜合產業運營的開發模式得到政府和開發商的青睞,企業帶來產業支撐開始成為城鎮化的主角。
截至目前,中弘、中體、羅頓、榮豐等企業已經在海南的城鎮化建設中,先下一城。
在海口市中心區的西南帶,中弘股份開發的南國荔園項目坐落那里,低密度的大型旅游區開發,從而配合海南國際旅游島及海口永興鎮國際旅游小鎮的規劃。五星級酒店、溫泉酒店、高爾夫球場、高爾夫莊園等支撐這一片區城鎮化訴求。
2009年中體產業與國際奧委會、萬通地產等簽訂合作意向書,在三亞市海棠灣投資建設“三亞奧林匹克國際村”項目,公司占項目公司股權46%。該項目以奧林匹克博物館及奧林匹克青年學院為主線,集教育、文化、展覽、運動、會議、度假為一體,一個未來媲美亞龍灣的海灣小鎮已現雛形。
2002年羅頓發展以2.16億元向博鰲控股公司購買位于海南省瓊海市博鰲水城大靈湖規劃區萬泉河側的土地使用權1800畝,用于建造國際友好村、度假別墅區等項目。2013年1月公司同意與瓊海市政府簽署大靈湖濱溫泉酒店等四個項目建設用地征地補償費用協議書補充協議,確認2002年起公司擁有四宗地塊土地開發、建設權利,繼續享有土地開發、建設權利,已經支付的資金均列入土地開發成本。
香港的榮豐地產這兩年通過與政府的合作開發,在海口紅旗鎮拿下上萬畝的土地開發權,通過農業產業園的打造,付于當地居民地租的同時,招募居民到產業園就業,同時打造大型度假村,預計投資200億,打造紅旗生態產業鎮,預計在明年正式啟動。
相比之前的地產開發熱潮,新一波的城鎮化開發,讓許多錯過海南地產開發最佳時期的房企有了一次新的機會。按照有關機構的統計,在海南涉及城鎮化投資上百億的綜合大型的開發項目不少于十個。榮豐、合景泰富、現代、華潤等企業已經在先后逐鹿。
風情小鎮的城鎮化夢想
在產業支撐的同時,如何生存的問題同是樣海南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在今年3月舉辦的海南城鎮化規劃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武庭海提出,“城鎮化不是簡單的把農民變成市民,如果把中部山區農民轉移到東部沿海,魚都抓不到,如何生存?”與會者在討論中說出了很多大實話,大家認為海南的城鎮化首先要確定兩個目標,即解決農村農民發展問題、提高收入,并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問題。“海南城鎮化不能照搬全國模式,如果簡單的把農民轉移到城鎮,很多農民不愿意,也會給城市帶來壓力。城鎮化要解決農村離腳上田不離鄉、變身份不離農”的問題。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海南開始注重不同鄉鎮不同的生存方式,在引入企業投資的同時,海南省政府針對不同的鄉鎮特色,打造不同屬性的城鎮化定位。在其規劃中,建設100個特色風情小村鎮,其中50個風情小鎮,10個旅游名鎮。共分為4大板塊:旅游名鎮板塊,休閑度假旅游板塊、農業觀光旅游板塊、海洋產業觀光板塊。
例如:旅游板塊—海口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文昌東郊鎮(東郊椰林)-瓊海會山鎮(萬泉河漂流)-三亞天涯鎮(天涯海角)-樂東尖峰鎮(尖峰嶺)-五指山水滿鄉(五指山)-昌江昌化鎮(棋子灣)。二是休閑度假旅游線路。瓊海博鰲鎮(會展經濟)-萬寧興隆鎮(演藝娛樂、體育賽事、高爾夫產業)-儋州藍洋鎮(溫泉療養業)-儋州中和鎮(東坡書院文化產業)-澄邁福山鎮(咖啡文化產業)。三是農業觀光旅游線路。海口云龍鎮(動物養殖業基地)-定安龍門鎮(橡膠、檳榔、荔枝、甘蔗、胡椒種植業基地)-屯昌楓木鎮(苦瓜、紅茄基地)-保亭三道鎮(橡膠、椰子、芒果、紅毛丹基地)-瓊中營根鎮(綠橙基地)-白沙牙叉鎮(“老三樣”甘蔗、橡膠、木薯和“新三樣”竹、藤、南藥產業基地)-東方天安鄉(橡膠、花梨、木棉基地)。四是海洋產業觀光旅游線路。臨高新盈鎮(集海釣、筏釣、拉網、趕海、觀光等為一體的海洋休閑產業)-樂東鶯歌海鎮(鹽場和漁場)-陵水新村鎮(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
以海口、三亞、儋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為龍頭、縣城為骨干、特色小城鎮為基礎、各類不同風格的旅游度假區為補充的城鎮化體系的一百個風情小鎮進入海南城鎮化的絕對進程中。
在海南城鎮化的藍圖里,未來五年,城鎮化率達56%以上。將近6個點的指數提升,風情小鎮的建設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