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人社部專家:我國已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
時間:2013-06-14 10:15:42  來源:南都網 

    對于我國邁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應如何掌握發展帶來的機遇?如何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在人民大會堂同出席2013財富全球論壇和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的企業家代表會見并座談時說,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帶來巨大需求,中國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對于我國邁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應如何掌握發展帶來的機遇,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記者采訪了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王宏。

  解讀1指標

  對比世行標準得出宏觀數據

  京華時報:可能有些人會驚訝于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那么這個宏觀數據是怎么得出來的?

  王宏:世界銀行2010年的標準是,低收入經濟體為1005美元或以下者;下中等收入經濟體在1006-3975美元之間;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在3976-12275美元之間;高收入經濟體為12276美元或以上者。按照我國2011年人均GDP35000元人民幣,按照當前匯率折合美元約為5000-6000美元,我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

  京華時報:中等收入勞動者的微觀標準是什么?

  王宏:經反復測算、比較,我所相關課題組提出“中等收入勞動者”的概念和標準是,到2020年前,在城鎮就業的工薪勞動者年收入達到6萬-15萬的,即可以稱為“城鎮中等收入勞動者”,同時不同地區可按0.8到2的地區差異系數確定本地區標準。

  其中北京和上海三項指標同為最高值,即差異系數為2,“城鎮中等收入勞動者”標準下限是12萬元/人年,上限則是30萬元/人年。海南省的三項指標則均是最低值,即差異系數是0.8,“城鎮中等收入勞動者”標準下限是4.79萬元/人年,上限則是11.99萬元/人年。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收入勞動者”與“中等收入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是針對勞動就業者,收入主要是指勞動報酬收入。后者針對全部社會成員,可以是勞動就業者,也可以是離退休人員、未成年人、未就業的職業家庭主婦等。其收入來源除勞動收入外,還可以是股票買賣獲利、房屋租金等資產性收入,也可以是撫恤金、退休金等轉移性收入。

  解讀2特點

  新型工業化概念呈現四特點

  京華時報:在人類歷史上,還沒人見過13億人口的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總理特別提到的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帶來的巨大需求,具體會有什么表現?

  王宏:工業化、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經濟騰飛發展的必經階段,這一過程會對我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消費結構帶來巨大變化。比如說,在產業結構方面,在二、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的同時,信息、能源、環保、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服務業等行業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另外,我國提出了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有四個特點。一是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二是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三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四是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與此相適應,在就業結構方面,農業從業人員比重繼續下降,而技術工人、白領工作者比重將繼續明顯增加,而且職業劃分更加細化。在消費結構方面,受到收入增長和消費產品供給結構變化兩方面的影響,居民在衣食住行基本生活上的支出會逐步下降,而對個人教育與發展、閑暇享受、社會交往、旅游等更高層次的消費支出會上升,而且更加注重消費品的設計和品牌等等。

  國民將可以看到,工業化、城鎮化給我國的三大產業都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解讀3規劃

  工薪家庭有望進入中產群體

  京華時報:對于今后國民收入的增收問題,國家還有何專門規劃嗎?

  王宏: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期間收入分配改革工作提出的增加收入的量化指標,非常振奮人心。但這個收入倍增是要扣除物價因素的倍增;是人均、而不是人人收入倍增,是低收入群體較快增長的倍增;是收入差距逐漸縮小、收入不公逐步改善的倍增。

  京華時報:您認為現在我國中產階級人數規模大約有多少?增加中產階級人數有何良策?

  王宏:僅就城鎮范圍推算,我國“城鎮中等收入勞動者群體”總人數在6-7千萬左右,約占全國城鎮勞動就業人口3.2億的18%-20%左右,占城鎮總人口的9%-10.3%.目前中等收入勞動者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以及一些發展較快的大、中城市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可以達到30%以上。

  為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我建議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門應該打出一套組合拳。這包括,通過政府減讓稅費,擴大勞動報酬增長空間;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提高收入分配調控功能;擴大教育支出,解決醫療、住房問題等舉措。

  京華時報:哪個群體會成為我國擴充中產階層的潛在人群?

  王宏:分析表明,勞動報酬水平以及工薪就業者總量與收入分配格局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2010年我國城鎮家庭總收入中,工薪收入占比65.2%,轉移性收入占23.5%,經營凈收入占10.9%左右,財產性收入1.2%.工薪收入是城鎮家庭收入的主體。對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工薪收入的重要性更加明顯,而這些家庭正是今后最有希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后備軍。

  解讀4困惑

  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京華時報:在收入分配領域“分蛋糕”時,部分存在收入差距被拉大的問題。如何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縮小收入差距?

  王宏:在經濟增長、收入提高的同時,我國還要著力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收入增加和收入差距縮小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可偏廢的兩個目標,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今年2月公布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和路徑問題,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特別是在工資外收入監管、完善資本市場、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均等化問題方面。

  □解讀5憂慮

  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京華時報: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王宏: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概念,最早是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指,一個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持續,出現經濟增長停滯、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動蕩等問題,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高收入的門檻。

  京華時報:有觀點認為,中國會不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中國有沒有能力和實力掌握產業的核心技術。您認同這一觀念嗎?

  王宏:部分認同。技術要素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但絕非全部。

  我國要主動地、徹底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原來粗放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技術驅動轉變,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向擴大內需轉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基礎上,鼓勵新興產業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和企業自主創新,擴大在世界價值鏈中的話語權。另外通過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激發勞動要素這一第一生產力的潛能。

  京華時報:中國如何更好地做到藏富于民?

  王宏:這需要重視貧富差距問題,避免收入差距繼續擴大對投資、消費、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才能藏富于民。

  同時,國家應著力提高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進一步降低基尼系數;政府發布再分配政策,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力爭擴大支出的同時更趨公平。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