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解禁已有一個多月。近日有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因無利可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這不禁讓人更加關注“白色污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此前在解釋解禁發泡塑料餐具的原因時,有關方面稱發泡塑料餐具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使用,我國廢棄物回收體系逐步建立?,F實卻是回收效果不如預期。筆者認為,除了繼續強化回收體系建設外,還應該通過科技創新為“白色污染”尋找綠色出路。
日本研發的發泡餐盒可耐125攝氏度高溫,并可以重復使用,美國和歐盟也研制出能抗凍、保溫的托盤。與此不同,國產的發泡餐具通常在溫度高于60攝氏度時,就會有有害物質溢出,更不要說重復利用??梢?,有關部門應該積極推動企業加強科技創新,以提高發泡餐具使用的安全性和重復利用率,減輕對于環境保護的壓力。
近一段時間,許多媒體圍繞發泡塑料餐具解禁紛紛調研,發現的一些問題值得有關方面重視。例如,安徽合肥等地的企業多年來一直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餐具,發泡塑料餐具解禁后他們倍感焦慮,因為企業產品不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筆者認為,照目前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和回收態勢發展下去,我們勢必要為今后的環保處理埋單。與其如此,有關方面還不如扶持和倡導那些與國情相符的專利技術,既可以培育環保產業,減輕對環境的傷害,還可以為推動經濟發展增加新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