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嘈雜,但每一個意外失去的生命依然引人關注。前天下午,廣州市海珠區(qū)一棵大樹被狂風吹倒,樹旁的一對夫妻躲避不及,一死一傷。稍早一日,越秀區(qū)也曾發(fā)生兩棵大樹倒伏砸穿民居事件,所幸未傷及人。
風刮倒樹,樹又砸到人,奪去生命,看起來似乎是低概率的意外事件。但是,生活中的諸多不幸,生離死別,又有多少是“意料中”的呢?一些飛來橫禍,不都是在人們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中潛藏、滋長最終一朝暴發(fā)的嗎?
就說廣州街頭的樹。這些年,每到雨季,幾乎都有大樹傾倒,砸毀車輛或建筑,但園林部門對此到底重視了幾分呢?據(jù)媒體報道,有街坊曾多次致電相關部門,要求將一些枝杈過于繁茂,潛藏倒伏危險的大樹修枝剪杈,但總是打了一個個電話卻無人過問。顯然,對于街頭大樹潛在的危險,街坊們是看到想到的,也給有關部門提了醒的,只是人微言輕,沒人當回事罷了。
至于那些“無根樹”、“花盆樹”,遇風則倒,近年來媒體已輪番曝光幾輪了,但結果如何呢?不論回應如何,但那些怪胎似的“風景”則依然屹立于羊城街頭。這些明擺著的禍源,因為媒體的介入,多少還讓有關部門知道有那么回事,遇臺風或還會做點防范。而城市這些年不斷從外地移栽來的大樹,其實也是“無根樹”,只是未引起關注而已。這些大樹,看似粗壯偉岸,實則根基淺薄,如許多花園廣場和酒店門前的大樹,淺淺的土層下便是水泥硬底或地下建筑,初移栽時光頭光腳倒無礙,一旦枝葉豐滿,遇風即可能成為“定時炸彈”。
據(jù)悉,此次奪去人命的大樹已生長20余年了,如此根深葉茂的大樹尚被狂風連根掀倒,那些矗立于水泥地基上的“無根樹”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說,以往街頭倒樹砸毀車輛建筑還不足以引起“危及生命”的警醒,媒體對“無根樹”一次次的撻伐也不足以觸動有關部門的神經(jīng),那么,此次“大樹奪命”事件,則以生命的代價再次敲響警鐘:看似偶然的禍患其實都隱藏于必然之中,珍惜生命,就不能放過任何萌芽中的禍根!
其實,“大樹奪命”事件,也再次提出了“物權責任”的問題。對于諸如街景、綠化樹等公共物品,無論建造者或維護人,往往都只覺得它是“公家的”,而與單位個人無關,更沒有物權責任意識。因此,一旦發(fā)生類似事件,要么推脫,要么找不到“冤頭債主”,使得一些街頭隱患無人過問,最終釀成大害。因此,對這次事件,一方面需嚴厲追究相關物權者的責任,同時,也應讓整個社會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