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7月21日電“不放松住房貸款限制,是因為政府不希望通過貨幣調控刺激房地產投資和投機的反彈,那樣不僅會妨礙城鎮化進程,還會影響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秦虹在此間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說。
此前的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其中包括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同時為繼續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秦虹說,目前,城市之間房價分化在加劇,一部分城市的房價仍在上漲但漲幅不同,一部分城市的房價基本持平,還有一部分城市的房價出現下降。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趨勢明顯,一些地方樓市仍然供不應求,控制投資投機需求仍是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
分化一說有數據為證。國家統計局7月1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6月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3個和55個,分別比5月份減少了2個和9個,有半數左右的城市房價環比漲幅有所收窄;從趨勢上看,一線城市房價更為堅挺,而二、三線城市則因供應量較大,房價漲幅收窄甚至回落。
“大家都說房地產價格上漲,但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城市房源供應是過剩的;相當多的城市供地是不足的;相當多的開發商信心是不足的;相當多的購房者是在觀望的,因此國務院還需要繼續研究房地產發展的長效機制。”7月20日,在莫斯科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接受中方媒體采訪時說。
關于長效機制,一些專家建議,加快推進制度建設,從行政措施轉向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法律手段。同時應處理好有限資源與開放市場、市場與保障雙軌運行、住宅與非住宅、租與售、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隨著雙軌運行基本制度的確立、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以及啟動房產稅試點等,房地產市場迎來‘后調控期’。”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苗樂如說。
樓繼偉說,房地產業應該對經濟發展“起到正常的作用”。房地產業的發展如何與城鎮化戰略結合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