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城鎮化率達47.5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5.06個百分點。到2020年要實現城鎮化率達60%的小康目標,意味著今后8年我省城鎮化率年均增長必須達到1.56個百分點,壓力可謂不小。我們必須抓住國家推進城鎮化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以更大力度加快我省城鎮化進程。
近幾年,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城鎮化建設意義重大。而江西的城鎮化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低,在全民奔小康的趨勢下,還是有一定壓力的。就目前全省情況來看,一些地區存在“半城鎮化”和“偽城鎮化”現象。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并趕上全國發展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城鎮化作為一種歷史過程,不僅是一個城鎮數量與規模擴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城鎮結構和功能轉變的過程。“城鎮化”這個詞寓意很廣,并不只是單單身份上的一個變更,要想真真正正實現“城鎮化”杜絕“半城鎮化”、“偽城鎮化”要做的方面很多。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口就業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化過程和城鄉空間社區結構的變遷過程。城鎮化的本質特征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農村人口在空間上的轉換,;二是非農產業向城鎮聚集;三是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動力轉移。
在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既要重視城鎮人口規模的擴張,更要關注進城人群的社會保障。需同等對待進城的務工人員,讓其真正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薪資準和完善保險等各項社會福利等,就業應該辦理用工登記和備案,并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其合法權益。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徹查用人單位對于流動人口保險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情況。
同時,在城鎮化過程中,恰適地處理城鎮化與信息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失地農民的住房、子女入學和戶籍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妥善解決,相關政策必須跟上。讓人民在城市中有歸宿感。安居才能樂業,如果不能讓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們安居,別的都將成為空談,所謂的“城鎮化”也必然會成為“偽城鎮化”。
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了明確的方向,正確的模式,機遇期已經來臨,只要我們抓住機遇,順勢而為,須真抓實干、務實重做,就一定可以開創城鎮化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