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外出打工學會了“收死豬”門道,遂回鄉“創業”,半年多收購、加工病死豬肉達20余噸,制成捆蹄、香腸等食品流向皖蘇豫魯4省9個市縣市場。荒唐的是,這起特大加工銷售病死豬肉案在警方偵破之前,地方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無一察覺。( 8月30日《人民網》)
一頭頭病死豬送上門,在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鄉間作坊非法加工,再一車車將切割、“包裝”好的死豬肉拉往外地加工銷售。由病死豬肉加工成的捆蹄、香腸等食品流向皖蘇豫魯4省9個縣市場。這令人惡心的一幕,在安徽省蕭縣青龍鎮管樓村上演了八個多月,而當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竟毫無發覺。若非蕭縣警方在一次專項行動中摸排發現線索,一舉端掉了這個黑窩點。天知道管某的生意還要火紅多久?!
眾所周知,病死豬肉含有大量致病菌和傳染源,容易引發人畜共患的各種疾病,對人體危害極大。生產銷售病死豬肉制品的行為,是國家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阻止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爬上餐桌,是保護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更有賴于畜牧檢疫、商務、質檢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守土有責,依法履職,嚴厲監管。
此案的惡心可怕,并不僅止于管某等犯罪分子利欲熏心鋌而走險,致使20余噸病死豬肉“爬上”四省9個市縣消費者的餐桌,毒害廣大消費者的喪心病狂。更在于八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面對“一頭病死豬”時的全體失語集體失靈!
管某長達八個多月從走村串戶收死豬,到有人主動送死豬、雇人加工死豬、一車車往外運死豬肉,“死豬財”越發越大,卻一直“生意平安”,硬是不見監管部門蹤跡。對此,負責巡查、處置病死畜禽的畜牧檢疫部門稱“沒聽說”“沒發現”。負責查處私屠窩點的商務部門則云“管某家太隱蔽,監測沒發現。”于是乎,病死豬肉順風順水地進入流通銷售環節。站在最后關口的工商、衛生管理部門也是兩眼抹黑毫無發覺。事后卻又頭頭是道,前者稱負責檢查超市,病死豬肉主要做成鹵菜,而鹵菜攤歸衛生部門管。后者顯得理直氣壯“機構改革了,這塊職能我們已經交出去不管了”!于是,這頭“病死豬”就成了“人人可管,人人不管”的詭異局面!
如此監而不管,是典型的行政不作為。如此尸位素餐,推諉塞責,8個食品監管部門集體失聲全體失靈,無異于納稅人花錢養著的一群蛆蟲!有重兵把守的食品安全監管,形如紙糊,形同虛設,本意是保護食品安全反倒助長了食品違法犯罪,導致今天“病死豬”爬上桌,明天“病死雞鴨”飛上桌,之后是死魚死蝦……如此監管,如何讓群眾放心?又把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置于何處?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嚴峻,食品安全犯罪易發多發,與監管不力、行政不作為,一些監管人員玩忽職守、包庇縱容不無關系。治亂用重典,對生產銷售問題食品的不法份子應依法嚴打,對涉嫌失職瀆職的監管人員同樣不能姑息。必須強化問責,通過對疏漏失察、玩忽職守、營私舞弊等行為的懲處,切實落實監管職責。如果不有效執行就無威力。監管人員如果做不到守土盡責,食品安全就是奢侈夢想。
切記,監管失靈比病死豬“爬上餐桌”更可怕,因為,監管失靈之時,就是有毒有害食品猖獗之時,也是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戕害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