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杜娟、葉卡斯
經過一年多的規劃設計,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規劃在昨日的廣州市規委會上通過。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城起步區的地下空間達5層,最深處接近30米;總建筑面積達到213.6萬m2,成為廣州最大的“地下城”。
市規委會主任、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主持會議,副市長王東出席會議。
特色一:住宅用地僅占7.31%
金融城起步區現狀為“五廠三村一區一樓,兩涌一園一廟一碼頭”,分別是:昊天化工廠、廣州電池廠、員村熱電廠、車陂水廠以及廣東玻璃廠,棠下村、石東村、車陂村,江源半島住宅小區,新墟碉樓;棠下涌、造紙廠涌,濱江大道濱江公園,華光廟,9號碼頭。
陳建華表示,金融城將是未來廣州的標志。可見,金融城的規劃定位應該非常之高,最終的規劃結構為:方城、曲苑、翠島、玉帶。功能分區為5個區:金融辦公區、總部辦公區、綜合商業區、濱水休閑區和特色生活區。
據悉,金融城起步區的總用地面積132.4公頃,居住用地僅占7.31%,商業金融用地占31.20%,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占38.52%。對此,規委會委員何鏡堂表示:“這一地區一定不能搞住宅,必須是商業用地,除了回遷一塊,要嚴格控制搞住宅。”
根據規劃,該地區的居住人口僅1.3萬人,就業人口達17.8萬人。而7.31%的居住用地主要用于棠下村、石東村、車陂村3個城中村改造的回遷。安置總建筑面積為59.7萬平方米。
特色二:建九宮格方城和嶺南水街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城起步區規劃中的“方城”概念備受專家推崇。所謂的“方城”是指,借鑒中國唐代長安城、嶺南園林等中國傳統營城造園手法,在起步區中心九宮格型的“方城”中,強調中軸對稱,建筑立面避免大面積玻璃幕墻,同時采用多種遮陽方式,適應嶺南氣候特征。
與“方城”相輔相成的還有眾多具有嶺南特色的元素,包括翠島和嶺南水街等。根據規劃,翠島南面建設為整體、大氣、有文化氛圍、容納市民公共活動的金融公園,總面積為3.7萬平方米,綠地率為90%。
嶺南水街中,為了保證騎樓街整體的連續界面,連續騎樓段長度不小于72米。據悉,為了保障嶺南水街的水質,規劃中提出棠下涌建雙向泵站,用珠江再生水注入河涌。
特色三:
213萬m2的最大地下空間
據悉,金融城起步區地下空間開發量為213.6萬m2,商業設施為47.4萬m2。
超過200萬m2的總建筑面積,使之成為廣州最大的地下空間。排在其后的分別是規劃中的番禺萬博城(171萬m2),廣州南站地下空間(110萬m2),珠江新城(約50萬m2)。
根據規劃,金融城地下空間共分5層,挖到最深處已經是29.9米。
特色四:新增3條APM線
在交通方面,城際軌道將實現10分鐘到達廣州南站,20分鐘到達白云機場,1小時內到達珠三角各主要城市。
軌道交通包括一條城際軌道(廣佛環線城際)、兩條城市軌道(4號線、5號線)、三條新型交通線(APM:花城大道線、臨江大道線、科韻路線共5個站點)。
據悉,APM線規劃沿花城大道走廊地下設置,線路起點為體育西路站,終點為東圃站,與3號線、5號線、11號線等實現換乘,分流5號線交通壓力,規劃區內沿花城大道設地下站2座。預留沿臨江大道與科韻路的新型交通系統,并新增站點3座,形成“三線五站”的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城內還將設地面無車區,面積約45公頃。
特色五:清末碉樓與近代大煙囪融合
規劃明確起步區內共有兩處不可移動文物:新墟碉樓及華光廟,4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員村熱電廠煙囪、煤棚、9號碼頭塔吊以及郵筒。
規劃提出新墟碉樓遷建至方城核心區春融路東側的濱水綠地內,華光廟結合城中村安置地塊布局。有專家提出,新墟碉樓原址保留為好。而大煙囪和煤棚與周邊環境不協調,沒有什么保留價值。
對此,陳建華最后拍板說:“碉樓就地保留,這種歷史建筑可以增添金融城的文化特色。”而工業遺產保護方面,陳建華表示:“大煙囪和煤棚,起碼是原址保留下來,起步區里既有清代的碉樓,又有近代的工廠大煙囪,也可算是一個印記公園。而且煙囪的用處很多,搞不好還是盈利大戶。煤棚更是公建配套,社區文化、酒吧等,T臺秀等什么都可以用。”此外,他還要求,9號碼頭原址保護,但可進行修繕改造,可以把公交、出租車、油電氣站、水吧等一起建設,“碼頭就重生了,不僅保護了,功能還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