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綜合報道 黃金周是老百姓旅游需求集中爆發期,造成人多路堵秩序差的“黃金粥”。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教授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黃金周非但沒帶來“黃金”,反而弊端日益凸顯,應全面推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實現錯峰旅游,才能緩解黃金周集中旅游擁堵的情況”,蔡繼明教授指出:“最好的辦法是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很多人斷章取義,說我主張取消黃金周,是忽略了這一個大前提,全面推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后,黃金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2008年起,《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實施,職工帶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蔡繼明介紹。但目前我國帶薪休假落實情況并不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并無嚴格的處罰條款,導致很多用人單位并未遵照執行。“就我看到的材料,落實的企事業單位粗略估計只有50%。”
“黃金周從1999年開始實施,施行前8年到施行至今,全年旅游收入的增長率呈一條直線,很平穩”,蔡繼明說:“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后,國內旅游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說明黃金周對旅游業收入增長并沒有實質效應。”
“大家總說今年黃金周旅游收入增加了多少,只是拿今年黃金周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和上年比較,這是不科學的,應該以年度增長來考量”,蔡繼明指出,“黃金周拉動了餐飲、住宿等行業收入增長,但金融、證券、等其他行業卻大幅度下滑,旅游業增長的幅度能不能抵消其他行業減少的份額?要從整體上考慮經濟效應。”
“黃金周導致老百姓集體出游,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等景區,都出現爆棚,遠遠超過最佳接待量,環境承載力有限,反而會破壞景區環境”,蔡繼明認為,黃金周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全年假日總量是不變的,放7天,就會挪動其他公休日,造成連上7天、甚至8天班的情況,反而打亂了工作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