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歷時三年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線全線貫通。受益于中緬天然氣管線的全線投產,廣西各市居民天然氣價格每月將平均下降13%,折合每立方米將下降5至6毛錢。未來幾年,廣西將投資約610億元,加快建設天然氣入桂支線、地級市專供管道、縣級支線、城區管網及附屬設施,構建多氣源、多層次、與全國聯網的安全穩定供氣格局。近日,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廣西縣縣通天然氣工程規劃》和《廣西縣縣通天然氣工程總體實施方案》。按照計劃,到2017年年底,廣西將實現全區各縣送達天然氣。
據了解,中緬天然氣管道南起緬甸西部皎漂港,跨越我國云南、貴州、廣西和重慶4個省區市,止于廣西貴港,全長7676千米。管道工程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為我國進口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它的建成投產,將結束滇、黔、桂地區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并提高當地居民生活質量。天然氣入桂主干管道主要是西二線廣南支干線和中緬天然氣管道,全長共661公里。去年年底,西氣東輸二線廣南支線建成投產,讓南寧、貴港兩市今年年初率先實現通氣。為擴大接氣量,目前南寧市正加快建設南寧中燃西二線接氣管道工程。其中,東段(南寧末站—蒲廟閥室6公里)高壓管線已竣工投入運營,南段(蒲廟閥室—高嶺調壓站34.7公里)高壓管線試運行當中,北段(蒲廟閥室-三塘調壓站24公里)高壓管線正抓緊建設。
說起使用管道天然氣,家住廣西貴港的龐阿姨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龐阿姨說:“省力,以前是要自己扛上樓,現在是管道直接通戶。第二個是省心,每個月查表的時候就會帶來燃氣服務。”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氣源,廣西是我國利用天然氣較少的省份之一。2012年,包括縣級區域在內,全區只有22個城市利用天然氣,供應量為2.32億立方米,用氣人口也僅為141.06萬人。初步預計,2013年廣西天然氣需求量為14.3億立方米,到2017年,這一數字可達到80.0億立方米,2020年將突破百億立方米。2013年~2020年,廣西天然氣需求年均將增長11.5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率達到41.15%。在2012年底西氣東輸二線南寧支干線實現通氣的基礎上,目前廣西中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已啟動梧州、玉林、賀州、百色、欽州、桂林等市廣西管網項目下游用戶接氣工程。
今后一段時期,廣西將陸續建成中緬天然氣管道、欽州LNG、北海LNG、新粵浙廣西支線、桂渝聯絡線等天然氣入桂工程,入桂資源量大,氣源條件落實。按照規劃,到2014年年底,廣西將完成全區14個地級市管道天然氣建設;到2015年年底,將完成60個以上建制縣天然氣送達工程,實現80%以上建制縣(市)覆蓋;到2017年年底,將全面完成縣縣通天然氣工程。
中緬天然氣管線在改變當地工業企業的能源結構。預計明年年底,廣西工業用戶管道天然氣使用量,將從目前的每年500萬立方米,增加到5億立方米以上,增長近100倍。今年年底,華電南寧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南寧市的一個年用氣量兩億立方米天然氣項目即將投產,而這兩億立方米相當于去年南寧全市全年用氣量的三倍。
縣縣通天然氣工程是一項重大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既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今后幾年重點推進的45項特別重大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廣西全區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建設“天藍、水凈、地綠”美好家園的重要抓手。廣西中石油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德剛說,工程的建設對優化廣西能源供應消費結構,加快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減輕大氣污染,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廣西將實施縣縣通天然氣工程聯席會議制度;各市政府、自治區有關部門與自治區政府簽訂責任書;實行重點項目月報制度、重大問題通報制度、問責和績效考核制度,對在實施縣縣通天然氣工程中嚴重失職的單位、部門及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廣西還將進一步強化環保政策,多舉措培育天然氣消費市場。如加快編制全區城鎮燃氣發展規劃,確保城鎮管網建設與上、中游天然氣管道配套,同步建成和投產。通過市場競爭機制確定城市燃氣特許經菅權設置,選擇積極性高、行業業績好、資金技術實力強的大型燃氣企業參與城市管網建設。廣西將限制乃至禁止使用城市煤、油鍋爐,加快淘汰小舊鍋爐,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工業領域天然氣替代煤炭、交通領域天然氣替代燃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