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特區報報道 前日,在海口金灘路通華小區的一棟爛尾樓里,100多名農民工在那里度過了他們在海口的第17個端午節。1994年,他們來到海口建設該爛尾樓,但開發商一走了之。為了早日拿到屬于自己的血汗錢,他們在該爛尾樓里住了17年。
“扎眼”爛尾樓置身高檔小區
前日上午,記者來到海口秀英區金灘路通華小區,該小區高樓挺拔,裝修一新,環境優美,看上去應算一個高檔小區。如果不是保安指點和帶路,真想不到里面還有一棟爛尾樓。記者看到,該爛尾樓沒有窗戶,各種帆布迎風招展,與小區其他樓房形成鮮明的對比。據小區保安介紹,小區原來有8棟樓,其中7棟樓房都賣出去了,只剩下一棟沒有裝修,建房的農民工住在里面,有上百人。
百余人長居爛尾樓17年
據一位姓龐的農民工介紹,他1994年攬下通華小區2號樓的木工活,和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一起墊資建起了這棟樓。樓房封頂后,開發商悄悄辦了房產證,拿房產證到銀行抵押貸了幾百萬元,然后開溜了。“房子建成了,材料費和工錢都拿不到,包工頭老陳天天被農民工們逼債,后來,農民工們看到老陳確實沒錢,而且也是受害者,就不再找他要工錢。我被欠1萬多元工錢,由于涉及的農民工多,他們拿不到工錢,都不愿意離開,就在這棟爛尾樓住下來了,沒想到一住就是17年。老陳給我們裝了水電以及排水管道,17年沒向我們收過水電費。”
盼有關部門盤活爛尾樓
據了解,經過長達10多年的“馬拉松”式的官司,包工頭和民工們終于掌握了該爛尾樓項目的主動權,并準備籌集本息700余萬償還銀行貸款,然后自行處理該項目,但是該方案一直沒能和銀行達成一致意見。前幾天,海南省住建廳等單位介入協調無果。包工頭老陳說,“希望能早日盤活這棟樓,還清銀行貸款和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對大家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