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昨天下午(10月25日),東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在鳳崗舉行以“發揮區位優勢、主動對接深圳、促進山區發展”為題的專題座談會。座談會由東莞市政協主席李毓全主持,東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梁國英,東莞市政協副主席何嘉琪、呂兢出席座談會。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副主任、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李津逵受邀出席并建言東莞山區應鼓勵年輕一代進入制造業。
隨著深圳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東莞山區片正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然而,在對接深圳發展的過程中,山區片各鎮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今年5月,市政協經濟委邀請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山區片發展開展調研,目前已形成了初步的調研報告。
座談會上,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勛介紹了前期調研情況。他表示,由于空間受限和成本上升,深圳的產業開始出現明顯的空間轉移與擴散趨勢;同時,深圳居民對于休閑度假與生活居住的需求,也開始出現向近鄰區域擴散的趨勢,這都為山區片的發展提供機會。
山區片各鎮積極行動,已經在重大項目引進、積極承接深圳優質產業轉移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隨著對接領域的擴大和加深,亦逐漸顯現出一些難以回避的瓶頸因素。李立勛表示,目前遇到的三大瓶頸包括區域交通不夠通暢、土地資源約束明顯,以及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對此,他建議,山區片未來的發展需要凸顯資源優勢,以特色經濟彰顯區域角色;構建區域板塊,在區域整合中強化競爭力。
對于調研報告,與會有關專家表示認同,并提出補充意見。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副主任、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李津逵認為,東莞有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山區片未來的發展更應該在此基礎上加以強化,應鼓勵年輕一代進入制造業。
深圳龍崗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剛勇則表示,在東莞山區片對接深圳的發展中,首先應推動“一個轉變”——切實轉變對接發展的觀念,破除對“三來一補”的迷戀,重新認識“自主創新”戰略的重大意義。其次,應推進“三個戰略”:一是在交通上、制度上、公共服務水平上推進“一體化戰略”;二是推進“捆綁競爭戰略”,利用產業集群優勢,圍繞深圳的產業擴張需求,定位、布局自身產業發展,促進莞深產業互補,積極參與深圳的自主創新體系;三是推進“差異化戰略”,與深圳不同,東莞應定位于中高端制造業,努力提升制造環節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其中山區片各鎮要發展特色經濟。
座談會上,梁國英肯定了市政協參政議政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認為本次座談會促進山區片各鎮主動對接深圳的建議,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思路和東莞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說,這次座談會的召開非常及時,希望有關部門結合深莞融合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吸納各方意見,推動落實山區片的發展,加快深莞合作的步伐。
李毓全作總結發言,肯定了“先調研,后座談”這一收集意見的模式,認為它能有效地把各方意見收集起來,成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時的參考。李毓全強調,山區片的發展,主動對接是核心內容。他表示,現在的關注焦點不是要不要對接,而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