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有困難都知道找政府,可是貴州省黔南州的老百姓最近卻遇到了些麻煩。他們有事想找州里的部門解決,卻發現全州近20個部門一下子都搬了家,原來的辦公樓被拆除。據悉,拆掉這么多辦公樓是為了配合棚戶區改造,但事實上,這些辦公樓并不危舊。目前,這些單位散落在州府都勻市各地,租用辦公場所,就連一些州里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也相互找不到了。(12月17日中國青年網)
棚戶區改造是件好事,能夠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可黔南州的做法無疑存在“擴大化”的問題。一方面,將并不危舊甚至裝修還沒有結束的辦公樓拆掉遷走,明顯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職能部門在外面租房子、分散辦公也給老百姓和機關自身帶來了諸多不便。更何況,地方政府這種“搭車蓋樓、順風搬家”的行為明顯違背中央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城鎮化建設“不搞大拆大建”的要求,屬于頂風作案。
與一些地方一樣,黔南州之所以要大拆大建,據說也是為了“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形象”。這本沒有錯,但問題就出在“整體規劃、連片開發”這八個字上。從表面上看,“整體規劃、連片開發”有利于大規模地推進相關建設,但站在另一個角度,它也可能誘發不顧具體情況、“一刀切”強拆等一系列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事實上,各地的先例早已證明,相比“住出來的城市”,完全依靠規劃的新城往往存在更多的城市病。
舉個例子,筆者注意到,伴隨著棚戶區區域的“大拆”,一個名為東部新城的城市綜合體正在當地的大坪經濟開發區“大建”中。但根據專家介紹,一個100萬平方米的綜合體,需要30萬到50萬的高消費人群支持。人口僅50萬的都勻市是否需要這樣的城市綜合體,又能否支撐其存在發展下去,這個“東部新城”會否變成又一個“三四線鬼城”?應該說,前景不容樂觀。
令人擔憂的是,類似情況并非只存在于黔南州。這些年,廣大中西部地區及二三線城市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出于趕超先進的發展沖動,不少地方出現了大拆大建的勢頭。比如今7月,云南省曾下發文件,要求“力爭五年內全省規劃建設100個以上城市綜合體”。其下的玉溪市財政雖然捉襟見肘,但仍然強力推進城市建設,甚至不惜拆掉市委大樓。但問題是,大拆大建并不能實現城市發展的“彎道超車”,相反,只會令地方政府背負上巨額債務,從而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推進城市的有序發展,這是“城鎮化時代”各地政府必須直面的問題。要想剎住大拆大建之風,各級官員首先應在思想上摒棄大干快上、“大躍進”式的城市發展理念,把精力多用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人的城市化”來;其次,需從制度層面推進相關政務信息的公開,使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民主。畢竟,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任何不經市民同意的大拆大建都是“耍流氓”。否則,官員“滿城挖”后拍拍屁股高升走人了,市民遭的罪又該到哪里去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