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同時,還召開了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這說明城鎮化在明年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前,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曾表態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在年內出臺,此次會議明確指出,有關部門將根據會議討論情況對該規劃作出修改。
決策層對城鎮化的重視和審慎態度在此次會議的公報中得到更充分的體現。這份會議公報有很多新穎表述令人振奮。會議提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要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之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這一表述至少有兩層含義,其一,城鎮化首先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發展的手段,打著城鎮化的旗幟大拆大建、人為造城,即使暫時實現了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最終也不可持續;其二,推動城鎮化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不是相反。政府要發揮的是順勢而為和因勢利導的作用,比如加強城市規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戶籍、社會保障等系列政策。會議還提出,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這是對以物為核心的城鎮化的糾正,比如土地城鎮化。可以說,將新城鎮化定性為“自然歷史過程”和“以人為本”是此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關鍵詞。
會議強調,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這一提法顯然是針對只重視數量的城鎮化,比如不顧實際追求高樓大廈的數量,比如讓農民上樓增加城市戶籍指標,這些都是只看數量不看質量。會議強調,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留給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這系列表述甚至使用了詩一般的語言,這在以往的會議公報中很少見。這是在傳達一種信號,那就是我們的新型城鎮化絕非冷冰冰的經濟名詞和物化手段,而是能夠讓人們過上美好詩意生活的途徑。難道不是嗎?城市應該讓生活更美好,否則我們要這樣的城鎮化做什么?
會議還在很多具體領域提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概而言之,此次城鎮化工作會議試圖讓我們回到城鎮化問題的本體論,重新思考為什么要城鎮化,而在方法論上,緊緊圍繞“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和“以人為本”展開。即將出臺的《國家城鎮化規劃綱要》將按照此次會議精神進行修改,相信最終出臺的綱要會令人驚喜。
對廣東來說,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既要注意具有全國普遍性的城鎮化問題,又要注意廣東的特殊性。在12月16日的省委常委會議上,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時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在如何加強城鎮化布局統籌和分類指導上下功夫,重點抓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等方面工作。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間城鎮化水平的顯著差距,是我省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的主要體現。目前珠三角已經進入工業化成熟期和后工業化時期,城鎮化率已經達到發達國家公認的城鎮化率的極限,只有有效地提升粵東西北地區的城鎮化率,才能確保全省“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將全省城鎮化的重心轉移到粵東西北地區。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提出,要通過做大做強粵東西北各地級市中心城區,加快城鎮化進程,打造區域發展的增長極。這是廣東當下推進城鎮化依據的主要綱領。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已經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指出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全省各地務必要推動當地的工作思路隨之更新,將新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