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江蘇農村網民規模達991.95萬人,省農業電商平臺數量已近萬個,開展電子商務的市場主體達3856個。這是最新發布的《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2013)》所提供的一組數據。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我省面向“三農”實際,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農村網民逼近千萬多用臺式電腦和手機上網
去年全省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03.68萬戶,總數達2417萬戶,平均入戶率為84.4%,全省農村行政村通有線電視率達100%,南京、無錫、蘇州等六個地級市率先實現了有線電視戶戶通。
全省農村網民規模為991.95萬人,農村地區網民的男女比例為53.6:46.4。農村網民學歷偏低,大專院校學歷以下網民占總網民的60.2%,大專院校學歷占16.7%,本科22.6%,碩士及以上0.5%。而在農村網民上網設備中,以臺式電腦和手機上網的比例為最高。
農業電商平臺數量已超9000個市場主體達3856個
去年我省著力打造省級信息化服務平臺,重點建設了江蘇農業網、為農服務網、12316惠農短信和《農家致富》手機報等現代新型信息化服務平臺。同時市縣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有了長足進步,全省90%以上縣(市、區)建成“四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以“12316”惠農熱線為例,其短信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市縣短信用戶約200萬戶,其中核心用戶約42.5萬戶。
鎮村農業信息服務站點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全省近80%的鄉鎮建立了符合“五個一”標準的農業信息服務站,3000多個行政村安裝了“農業一點通”觸摸屏信息服務終端。
在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的同時,農業部門也繼續積極穩妥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探索農業物聯網創新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在畜禽養殖領域,一批規模養殖場建立了視頻監視系統,有效提升了養殖和疫病防控水平。在園藝生產領域,各地建立了程度不同的智能溫室,產量和效益提高10%以上。在大田種植領域,積極發展“精確農業”,實現水稻、小麥栽培管理定量化、精確化,減少農藥、化肥等農資投入。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方面,揚州、常州等地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實現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可追溯。
去年各級農業信息部門通過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服務項目籌措建立了區域性、綜合性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資金和政策扶持鼓勵引導市場主體自建網站或在江蘇省優質農產品網、中郵快購網等網絡銷售平臺上開設農產品網店。記者在該報告中注意到,去年我省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數量已超過9000個,開展電子商務的市場主體達到3856個,通過上網發布信息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3252480.8萬元,通過第三方平臺開設網店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1322495.1萬元、通過自建營銷網站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1115500.8萬元,合計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5690476.7萬元。
已建成科技超市197家帶動農民增收總額超25億
對于去年江蘇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發展現狀,記者注意到,我省13個省轄市都建有市級、縣(市、區)級信息職能部門,各市、縣(市、區)信息職能部門的信息技術條件比較完善,制定發布了農業信息服務相關政策。信息職能部門隊伍由專兼職人員組成,全省共有專職農業信息人員259名,兼職信息人員848人,專兼職人員比例為1:3.27。
同時,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建設工作又上新臺階。截止去年底,圍繞蔬菜、畜禽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已建設完成科技超市197家,新建待確認75家。全省科技超市累計組織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活動1400余場,轉化示范新成果1431項,開展咨詢培訓活動3560多場次,直接培訓農民11.74萬人次,輻射帶動農戶數達36.26萬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總額達25.72億元。
加快實施“全覆蓋”工程致力形成全新流通流程
對于新農村農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報告中也提出了明確的建議。
針對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實現全省農村“新三通”全面覆蓋;不斷更新和完善現有的農業信息網絡設施裝備;提高新型信息終端的普及率。加快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繼續普及涉農網站、惠農短信息服務、三農熱線、村綜合服務平臺等新型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在強化農業信息資源建設方面,加強涉農信息資源統籌規劃,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整合與應用服務機制。大力發展智能農業、精準農業,加強遠程視頻系統、物聯網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同時提高農業信息技術產品科研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程度,加強農業信息技術產品的集成示范應用能力,促進農業全程信息化建設。
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努力形成由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和商流組成的,以信息流為核心的全新流通流程,推動農村的新發展。不斷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探索信息服務長效機制。根據本地農業信息化發展目標與任務,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扎實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同時鼓勵農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有實力的IT企業等投入農業信息服務,形成政府主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的多元化信息服務投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