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清潔工王阿姨來深的第15個年頭,其女兒已在深圳一所職校畢業。年輪開始爬上王阿姨的額角,她一直想著能夠在深圳真正落下腳來。她所不知道的是,深圳居住證制度在實施8年后,針對像她這樣的流動人口的權益和服務馬上將有很大的新變化。
3月24日,深圳市人大經過1年的前期調研,《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草案)》正式對外公示并征詢意見。
這次居住證立法,不僅僅是將原來的政府規章上升為特區法規,更是對深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提檔升級。該條例頒布施行后,將成為深圳今后一段時期內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一部重要法規,在為像王阿姨這樣的1300多萬流動人口提供高效服務的同時,也為國家以居住證為主推動戶籍制度改革探索經驗。
這些年來,居住證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現在一張居住證含金量如何?立法將對居住證制度帶來哪些影響?就此,記者采訪了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門及其他政府部門知情人士。
辦證量大但權益知情率低
2004年,深圳實施國際化城市戰略,經濟飛速發展,流動人口規模突破千萬,給社會管理帶來極大壓力,以暫住證為主的流動人口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亟待變革。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居住證制度,2007年在鹽田區試點,2008年全市推廣。
“與暫住證不同的是,居住證弱化了戶籍意識,強化了居民觀念,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諧共生的服務理念。”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門居住證工作負責人介紹說。
在單位安排下,王阿姨成為深圳首批辦理居住證的非深戶籍人員。剛拿到居住證的時候,王阿姨以為僅僅是可以“免去一些麻煩”,此前因沒有暫住證讓她多有不便,其他沒有太多作用,于是她把這張證鎖在抽屜里。直到有一天,有個老鄉告訴王阿姨,持居住證可以直接在深圳辦理港澳通行證,不用再回老家了。得悉此事后,王阿姨就抽空持居住證在深圳辦理了港澳通行證,并帶著女兒去香港逛了一圈,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此時,王阿姨才覺得不能小看了這張小小的居住證。
迄今,深圳市已發放居住證2068萬張,超過總量80%流動人口持有居住證,約占整個廣東省的一半,這樣的居住證簽發量和持有率,在全國地級市居于前列。
王阿姨不知道的是,6年后,這張小小的居住證會越來越“值錢”。依據當年《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和有關部門的承諾,居住證實行一證多用,其使用功能包括房屋租賃、勞保、計生、教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內容。深圳市此后還擴大居住證服務內容,對持居住證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以縮小與戶籍居民之間的差別。這些年,居住證已逐步增加勞保、計生、教育、金融服務等多項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內容,而持證人享受便利服務的清單也在拉長。
記者了解到,居住證推廣初期,因為辦證有強制性,早期很多像王阿姨一樣的持證人對居住證的認識不深,以為居住證與暫住證差不多,所以對居住證的管理制度和相關的法律規定就沒太在意,也沒認真去了解過。
對于持有一張深圳居住證可以享受具體多少項權益,目前難以精確統計,南方日報記者咨詢多個部門,很多部門都相應綁定了一些權益,但對居住證使用的標準不完全一樣,而且近年來隨著政府服務不斷增加,這些權益也在不斷更新。
留意門檻標準確保持證權益
因為深圳居住證起步早,覆蓋面廣,部分持證人對相關權益和管理制度認知不足,可能會對居住證的社會應用帶來一定影響。
2014年起,在廣東省就讀中職學校,符合條件的非粵籍考生,可在廣東省報名參加高職類高考。深圳有55名非粵籍考生申請在深參加2014年高職類高考,但因其所提交的居住證不符合廣東省規定的“有效期截至當年高考報名規定時間,已連續3年以上(含3年)”的要求,未能通過異地高考審核。此事引發社會熱議,公眾廣泛質疑居住證設計是否存在缺陷。
“近年來,隨著市里陸續將多項公共服務向在深非深戶籍人員放開,各項權益的享有與居住證的關聯越來越緊密,對居住證的社會應用要求就越來越高,也給居住證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上述居住證工作負責人坦言。
對于今年異地高職類高考報名中,有部分考生因其家長居住證不符合要求而未獲通過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根據2008年市政府頒布的《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深圳居住證分為“長期證”和“臨時證”,符合已就業或擁有房產等條件,辦長期證;不符合條件的辦臨時證。這兩種證件可以相互轉換,長期證有效期為10年,臨時證有效期為6個月。居住證有效期滿需要延期的,持證人應當在有效期滿前15日內申請延期。長期證每次延期為10年,臨時證每次延期為6個月。居住證有效期滿后未延期的,自動終止使用功能。
關鍵問題是,“長期證”如果當初申領條件發生變化就可能會被轉為“臨時證”,“臨時證”有效期滿后如果不按時辦理延期,就會自動終止使用。此次一部分申請異地高職類考生不符合條件的原因,就是由于居住證到期后沒有及時延期,導致連續有效期中斷,連續時間不足3年造成的。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由于新條例尚未出臺,現有居住證仍按照《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進行管理,廣大持證人要及時了解居住證的類型和有效期,在辦證條件發生變化或有效期屆滿前,及時到轄區派出所居住證受理點或者通過“深圳市居住證/勞動就業網上申報系統”辦理證件延期、類型轉換等手續,避免因證件類型發生轉換或終止使用功能影響相關權益的享有。
特區立法再次激活居住證改革
深圳居住證已施行多年,當年的居住證制度設計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要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眾更加關注居住證背后的權益,權益獲取渠道的法制化、規范化和透明化成為關注焦點,讓人意識到居住證有必要與時俱進。
記者從多方面了解,此次居住證立法始于去年4月,由市人大牽頭,公安、綜管等部門積極參與,前期開展了大量調研和摸底。公布的條例草案和現有居住證制度相比,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是強化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管理,將提供居所的單位或個人作為申報義務人;其次是辦證門檻適當提高,實行自愿申報制度,并設定了門檻(在特區有合法穩定職業滿12個月、在特區有合法穩定居所(含租賃)并按照規定辦理居住登記滿12個月、依法參加本市社會保險滿12個月);第三,居住證的含金量明顯提高,持證人可享有三個層次的權益待遇:基本待遇(義務教育、證照辦理等11項)、優惠待遇(異地高考、申請公租房等6項)和申請入戶。
而且,今年居住證立法出臺以后,將配套兩個政府規章,一是居住登記辦法;二是居住證申報的有關細則。
對于群眾反映較多的“長期證”和“臨時證”卡體外觀一致、不好區分,證件類型動態轉換時間節點容易忽略等情況,新條例都進行了相應調整。如采用“一證式”,不再區分“長期證”、“臨時證”;有效期均為一年,每年定期簽注等,讓群眾更加方便地認知和使用。
記者就此專門走訪了羅湖區東門派出所居住證受理點。據該受理點民警告訴記者,他們受理點只有一個民警,但每年受理的居住證占到全區的近三分之二。近幾年由于群眾辦證積極性很高,窗口壓力比較大。新條例規定居住證每年要簽注,意味著窗口壓力會更大,希望將受理點延伸到社區,方便群眾就近辦事。
該負責人表示,在市人大的大力推動和各部門的全力配合下,深圳居住證立法工作進展較為順利。“接下來,希望市里能夠加大對居住登記、居住證申辦等條例配套辦法以及新系統建設的投入力度,確保與條例同步出臺、同步施行。”
據統計,今年2月,深圳流動人口數量達1300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座城市人口特征不會改變,居住證制度的現在和未來,或將成為這座城市吸引力和包容度的溫度計。
■焦點關注
“深戶”還有哪些專享權益?
目前,相對非深戶而言,深戶人員專享的權益正在逐步減少和淡化,以致有媒體表示深戶越來越“掉價”。記者初步整理了一些深戶人員專享的權益,可見并不是深戶在“掉價”,只是持有深圳居住證的非深戶人員享有的各項權益與服務更多而已。
教育方面 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深戶子女跟非深戶區別不明顯,一般而言,教育部門會優先考慮就近入學的深戶學生。高中階段,深圳高中名校的正取生和指標生均不招收非深戶考生。相對而言,非深戶考生進公辦普高要比深戶考生更難,深戶考生在學雜費和錄取分數線方面要比非深戶考生低得多。從今年開始,在廣東省就讀中職學校,符合條件的非粵籍考生,可在廣東省報名參加高職類高考;而深圳即將出臺的居住證條例,提出非深戶居住證持有者的同住未成年子女符合條件也可以異地高考,但是具體細則尚未明確。
房產方面 購買深圳商品房需要深圳戶籍或最近的連續一年以上的社保,申請經濟適用房、保障房、安居房資格需深戶。
就業方面 有的單位會指明要有深圳戶口才能報考(或要有深圳戶口擔保)。
出行方面 出關方便,去港可一年多次往來。
社保待遇 公司交納比例比非深戶高;養老保險基數高,交滿15年可享受退休待遇;深戶孕婦生育保險報銷較高。深戶醫保報銷范圍和醫院選擇范圍更廣、報銷比例更高。
入戶方面 一人入深戶,全家即可全入戶(3年后到公安局辦理隨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