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天津萬畝濕地外租后破壞嚴重 8村民因抗議被捕
時間:2014-05-25 10:40:40  來源:京華時報 

  被刑拘第37天,馮樹芳等8人在5月23日,因涉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被天津市寧河縣檢察院批準逮捕。他們來自寧河縣造甲城鎮造甲城村,在眾多村民眼中,他們是村民利益的代言者。

  造甲城村緊鄰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里海。在保護區范圍內,該村坐擁一萬多畝葦田。今年1月1日,一萬多畝葦田結束長達5年的對外承包后,村民們發現,昔日一馬平川的葦田如今溝壑縱橫,大面積遭挖土破壞。為防止再次外租,部分村民要求當地政府查處責任人,另一部分人推倒了濕地保護區內新栽的樹苗。

  “護葦運動”喧鬧一時。4月16日,就在18位村民應官方之約去七里海見證官方勘測破壞面積時,他們被警方抓捕。

    葦海消失

  葦海消失了。

  站在蘆葦消失處遠望,能看見一長溜的綠影子,那是潮白河岸堤上的白楊樹。潮白河自北京而來,在經過寧河縣境內時,將七里海劈為東、西兩半。造甲城村的葦田萎縮部分,位于西七里海的西南部,村民稱之為南小份。這里目前溝壑縱橫,到處是裸露的土壤。在西七里海的東部,尚能看到碧綠如海的茂盛蘆葦。

  數千年前,七里海所在地是汪洋的渤海。海退過程中,這里逐漸演化為潟湖,再變成長滿蘆葦的沼澤濕地。它處在寧河縣的西南部,由造甲城、潘莊、俵口、七里海、淮淀5個鄉鎮環抱。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七里海成為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

  多年蠶食開墾后,七里海東海目前已名存實亡,濕地沼澤集中在西海。實際面積為3萬余畝,造甲城村獨占約15000畝。59歲的村民馮強說,這個數字源于大集體生產時代。“我們村有24個生產隊,葦地按隊劃分,這個數是一個隊一個隊加起來的,這么多年,總數變化不大。”

  七里海素有“京津肺葉”美譽。生在茲地,村民與有榮焉。“我們到外地去,問你是哪兒人,我說是寧河的,不知道,說是造甲城的,也不知道。我一說七里海濕地的,好多人都知道。”村民王英話里半帶炫耀,“全世界只有3處這樣的古海岸濕地,全中國獨一份。”

  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絕大部分村民的收入靠蘆葦。收割蘆葦,又稱打葦,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冬三月結了冰,就可以打葦子。人們有的推著鐵槎,把葦子壓倒,后面的拿大鐮刀砍,有人捆,有人用拖拉機拉。”馮強回憶,那時候蘆葦值錢,一塊錢三斤,“賣不完的囤著,一年四季可以賣高價。割完了,蘆葦自己會長。”

  三四月份,是蘆葦萌芽的季節。5月,蘆葦躥出一米多高,南來北往的候鳥開始駐足七里海。在葦海腹地,放眼綠茫茫一片,能聞著青草味兒。天暖的時候,天空飛著數不清的鳥。這里是馮強青少年時期的樂園,他掏過鳥蛋,抓過野魚,采摘長在蘆葦上的蘑菇,“魚和葦蘑,都是美味。”

  造甲城村就在鎮中心位置。如今,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很多人不再以種地和蘆葦為生,打葦也逐漸退出村民的記憶。

  1990年代中期,生產模式發生變化,由村集體將葦田分拆,對外發包給個人。“這樣的生產活動,也沒有破壞葦海。一直到5年前,這里都是原貌。”站在南小份一個名為三角地的地方,馮強指著眼前3米多的深坑痛惜:“這里原來一馬平川,全是蘆葦。”

  瘋狂取土

  變化發生在最近5年。

  2009年上半年,造甲城村將10582畝葦田外包,承包期限為5年。“10582畝是凈地,不包括水渠和不長蘆葦的地方。”王英說,村里決定發包時,很多人都不知曉,知道時已成事實。

  承包方接管后,葦田周邊豎起一人高的綠色鐵網,里面搭建了看守房。自此之后,造甲城村的集體葦地成為“禁區”,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2010年底,村民們陸續發現,夜里經常有拉土車進出七里海的葦田。“冬三月結了冰,土就是硬的,適合采挖,方便運輸車輛進出。”

  根據王英掌握的情況,挖土最嚴重的是2010年12月底一直持續到2012年上半年。猖獗的時候,每至深夜,在七里海南側津蘆公路上排著長長的拉土車隊,“超過100輛,來回跑。”

  根據多位村民的說法,發生在濕地保護區的挖土行為,與村、鎮、縣干部的包庇有關。“挖土的都有門路,或者找人頂名干的,我們打過舉報電話,沒用。”

  村民曾試圖攔截拉土車,并發生過沖突。村民劉平回憶,4年前的一個晚上,她聽說有村民截到拉土車了,便趕到南小份的三角地,發現押車的是本村村民孫某。

  “孫某說,憑什么攔。我說,每一個村民都可以站在這兒質問你們。他說,有合同。我問他,合同在手上嗎?他答不上話。”劉平說,截車的村民也不能拿孫某怎樣,最后還是不了了之,讓拉土車離開。

  從葦田挖出的土,根據不同深度,主要有兩種用途。村民們跟車調查,發現拉土車將淺層的海洋沉積物和蘆葦根系裝車運走,賣給東麗區東麗湖工地,深層的土壤則賣到塘沽區和新修的112國道等工地,用于綠化建設。

  “拉土的都是十輪渣土車。七里海的土肥,一車賣1700元左右,刨掉成本至少凈賺400元。這些年拉走的土,不下一萬車。”一名在天津市區干過建筑工程的村民說。

  王英說,村民向政府部門舉報過。“舉報之后,政府部門均有批文下發,責成寧河縣政府督辦,但之后便無下文。”

  根據王英掌握的數據,造甲城村15000余畝濕地蘆葦,過去每畝約15捆,正常年產量是20多萬捆,而2013年產葦量是4萬多捆,僅是5年前的五分之一。“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破壞的程度可想而知。”

  5月中旬,京華時報記者多次探訪七里海造甲城村屬地,目測破壞面積不下300畝。村民目測的結論是,破壞面積近千畝。

  挖土點集中在南小份,留下大大小小的坑,淺的為1到2米,深的則達到3到5米多。有的坑內灌滿了水,水面浮著養魚用的增氧設備。一處深坑旁,矗立著一間破舊的守葦屋,屋子已開裂,宛如一座孤島。

  “即使挖濕地淺層的土,如果面積大,也會形成破壞。”對于記者描述的情況,北京濕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劍明認為,大面積深挖土會破壞濕地結構,影響濕地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的功能,“要想恢復原生態比較困難。”洪劍明表示,濕地不能隨便開發,挖土、生產、工程建設等不能影響生態,而且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或環評論證。

  “天津保護七里海濕地的口號是‘不動一锨土’,這樣大規模的挖土,和這條精神完全相悖。”王英說。

  抗議外租

  5年的承包,于2013年12月31日畫上句號。據村民介紹,最后一季的蘆葦,仍舊歸承包方,但直到4月份,承包方將承包地塊周邊的圍欄拆除后,村民才得以深入查看。看到七里海破壞后的景象,一些老人當場流淚。

  “承包時,村里沒征得村民代表的同意,誰都沒見過協議。”王英說,協議一直是個“秘密”,直到近年才被村民掌握。京華時報記者從村民處獲得的復印件顯示,合同全稱《造甲城村西七里海葦田承包合同》。

  合同的甲方是造甲城村村民委員會,乙方為天津市寧河縣七里海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合同稱:“經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代表討論通過,甲方決定將西七里海10582畝葦田對外發包,以養葦為主,綜合養殖為輔。通過投標乙方中標,經甲乙雙方協商訂立以下合同條款。”

  這份合同約定的承包期限為5年,由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承包費每年每畝155.67元,每年承包費計1647300元。承包期內,“乙方必須接受七里海保護建設管理委員會(下稱七里海管委會)的管理和保護性開發。”

  合同還約定:“在承包期內,乙方不得改變土地性質,嚴禁賣土和往外運土,必須保持原地形地貌,如需改造,必須經甲方和七里海管委會批準方可施工。在承包地塊內,南小份北堤、東河、頭溝三角歸甲方所有,如甲方取土,乙方不能提出任何理由加以阻撓,取土標準為地面下2米。”

  合同落款一欄,甲方為造甲城村村民委員會,“法人代表”處有8個人的簽名。有村民指出,這份協議并不具備合法性:“當時8人當中,有6個是村支委成員,兩個還是協勤,沒有一個是村委會成員。這份協議落款時間是2009年4月28日,當時村委會換屆,處于真空期,直到6月份,才選出新的村委會成員。”

  合同乙方,除了有天津市寧河縣七里海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的蓋章,還有個人私章“于增會印”。據記者查詢,于增會生于1942年,曾擔任寧河縣辦公室副主任,縣農村工作部部長,縣廣電局局長等職。2006年,天津市寧河縣政府成立了七里海管委會,負責七里海濕地的開發和保護,退休后的于增會被聘為七里海管委會顧問。

  據媒體報道,“十二五”期間,天津市每年將投入7500萬元,用于濕地核心區的修復、治理和保護工作以及對濕地緩沖區內居民的生態補償。就七里海保護問題,記者多次致電七里海管委會,電話無人接聽。

  造甲城村葦田承包5年期滿后,七里海管委會和村兩委各提出一套方案。管委會的方案是,整體承包,每年每畝350元,承包期最少5年。村兩委的方案是,分為兩片區公開發包,每年每畝200元和260元,承包期為1到3年。

  上述方案遭到村民反對,抗議者簽名達數千人。王英說,七里海濕地的地下土層經過數千年積淀而成,“這一撓撓下去,那六七千年全完了。破壞成這樣,老百姓能答應它繼續承包嗎?”

  持續拉鋸

  早在2013年,造甲城村的村民已醞釀,要將承包權收歸村集體。今年2月起,村民們多次來到村委會和鎮政府,集體反映收回承包權的訴求,并要求測量破壞面積,追究挖土者的責任。此后,他們注意到承包地塊日夜灌水,很多深坑都被填滿。

  3月,有人在濕地保護區范圍內栽下樹苗。種樹地點名為“91畝地”,范圍東至大王臺村葦地,南至津蘆公路,西至津塘河,北至造甲城村葦地。

  “具體哪天記不清了,幾百人號召去拔樹。”村民馮力說,大家一共拔了兩次樹。頭一天拔完,沒過多久,又有人種樹,村民又去拔,“栽得不深,大家一推就倒了。這是在濕地保護區范圍內,怎么能種樹呢?”

  馮力當時站在邊上看,沒有動手。他看到,種樹的人打電話舉報,派出所的民警到場錄像,“拔一回,照一回,民警沒制止,也沒有勸阻。”

  事實上,租地栽樹的是造甲城鎮政府。鎮政府與村委會簽訂的租(占)土地協議書稱,租地用途為滿足津蘆公路綜合治理需要,租賃期限為20年,費用為700元一畝。這份協議蓋著造甲城村村委會的公章,但村民質疑稱,此舉并不符合村民意愿,沒有經過村民代表的合議。

  拒絕再承包和反對占地的浪潮,從2月延宕到4月。村民拍攝的一組圖片顯示,他們在村委會掛起“保護七里海祖留國家濕地”條幅,條幅上寫的時間是2月26日。另外兩條寫著:“造甲村民看好家園保護農田”、“還我古海岸原貌”。

  至4月9日,每天有很多人圍在鎮政府門口,要求對話。村民甚至搭起帳篷,日夜有人值守。鎮政府邊上就是派出所,村民拍攝的畫面中,帳篷上掛的橫幅陳訴:“挖坑賣土破壞七里海濕地誰來負責?”政府大院內,有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但沒有發生沖突。

  帳篷對峙持續6天5夜。4月14日,寧河縣副縣長張金明來到造甲城鎮,與村民對話。

  “當時推選了15個人作為代表。代表進去后,提了些要求,其中包括:追究挖土責任人,濕地歸還村民,不追究老百姓責任。”劉平說,張金明答應上述條件后,村民撤掉帳篷回家。

  遭遇警察

  村民稱,副縣長張金明代表官方與村民約定,次日到保護區丈量取土坑。4月15日,部分村民來到保護區,但現場并沒有專業的勘測設備,政府工作人員說,16日會調專業設備來。

  “還有兩名黨員去了現場,中午都撤回來了。”劉平說,15日下午,村干部通過村里的廣播通知,所有黨員16日上午9點開會。

  16日上午,黨員在村委會集中開會,近20位村民去了七里海南小份,準備見證實地勘測。一名在場者說,天津海洋局也有人在場,村民領著工作人員轉了一圈。回到南小份后,一名警察召集大家站攏,“馬路上突然開來三四輛警車,一群便衣下車沖了過來。我當時想,完了!”

  一在場者稱,當時“稀里糊涂就被抓了。現場一共18人,完全沒反應過來”。

  “當時有個村民去邊上小便,發現抓人,他趕緊蹲下躲了起來。”劉平說,警車走后,這位目擊者趕回村里報信。全村人聲沸騰,張羅著去縣城要求放人。“有的拿著廣播當街喊,這個搖門喊人,那個拿著相機,在鎮上的郵局門口集合”。

  對于村民的動靜,寧河官方迅速應對。有村民聯系好5輛中巴車,但中巴車進村后,司機說接到領導命令,不能發車。隨后,出入村莊的路口也被封鎖,有民警現場盤查。村民們通過三輪車、私家車,陸續趕到縣城。到了零點左右,寧河縣政府門外已聚集很多人,村民們要求與縣領導對話。

  4月17日凌晨零點多,寧河官方調動警力,將圍堵人員驅散。劉平是坐村民私家車趕到的,她在現場看到人群四散,有人被打傷。劉平被撞倒在地,“直接被120送到醫院了。”當天,很多人被帶到派出所。

  17日白天,被抓捕的18個量地村民,有9人被釋放。凌晨被抓的人,在做完筆錄后均被釋放。9個未釋放的量地村民5男4女,家屬均收到刑拘通知書。通知書提及兩項涉嫌的罪名: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故意毀壞財物。

  據了解,9名嫌疑人當中,劉某因為懷孕,在刑拘14天后于4月30日被釋放,改為監視居住。記者找到她家時,她婉拒采訪。

  一名被傳喚過的村民說,做筆錄時,民警主要問兩個問題:“有沒有組織過堵鎮政府大門?有沒有拔過樹?”兩名被拘者的家屬告訴京華時報記者,他們家的事主并沒有拔樹,但刑拘通知書上都寫著“故意毀壞財物”。

  相關知情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寧河縣委、縣政府、縣政法委的主要領導曾一起開會,將女村民馮樹芳定為一號人物。對此,其家屬回應,反映訴求的人很多,馮樹芳只是積極參與者之一。

  對于9位村民的遭遇,多位村民表示同情。“保護七里海還保護錯了?我們能得到啥,就是不想讓他們糟蹋了。你看(承包地塊)東邊的葦子,長得多好。”劉平感慨。

  5月23日,是馮樹芳等人被刑拘第37天,京華時報記者獲悉,當天,天津市寧河縣檢察院批準逮捕馮樹芳等8人,其涉嫌的罪名是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多位家屬稱,已開始接洽律師辦理委托手續。

  (文中提及的村民,除馮樹芳外皆為化名)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