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時候,中國大媽們的廣場舞問題,再次成為媒體焦點。中國大媽已經將廣場舞跳到世界其它國家的廣場上去,也引起極大的討論。很多評論將矛頭指向這些大媽,認為她們娛樂了自己、干擾了他人,是不負責任的。關于此事,我想從身邊觀察與發現的各種廣場舞事件中,說一下個人看法。
我家曾住石家莊長安公園附近,老家是華北鄉下。而鄰居一位大媽,則是從東北農村而來。每年夏天,我母親和鄰居母親都要過來住一段時間。長安公園是個四面環干道的大型廣場戲水公園,每晚八點鐘,若非刮風下雨,廣場舞肯定準時開始。這些廣場舞據點不一,人數不定,最多時候,單場廣場舞可以近千人。母親起初難為情,但東北大媽輕車熟路,帶領母親順利加入廣場舞隊伍,至此,兩位大媽樂此不疲。
長安公園的廣場舞并未引起大媽與常駐居民的任何沖突,相反,她們卻成為一道風景線,為公園增添了繁華與熱鬧。之所以其樂融融,最根本的原因或許就在于,長安公園的地理布局。它雖然處于石家莊最繁華的地段,但四面均為街道,與住宅區拉開物理距離。這個大公園,無疑滿足了周邊居民廣場生活的需要。
與之類似的,石家莊很多商業地產項目,也開始重視對廣場的開發建設。最為代表的,則是卓達集團開發建設的卓達星辰廣場項目。這個露天廣場,彌補了石家莊東開發區無大廣場的建設空白。也因此,卓達地產周邊的商業地產項目,當年便賣出比周邊地產項目高兩出三千的售價。
日前,筆者再次去星辰廣場調查發現,該廣場,已經成為周邊居民晚間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廣場的存在,也迅速帶動了周邊城市建設的發展。與此同時,該廣場晚間聚集的廣場舞愛好者數量,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很多二環內大公園。這在三環建設剛剛起步的石家莊,并不多見。
很多廣場舞沖突的多發地段,其實是居民生存空間狹小的地段。某些商業住宅的建設者,在打造商業住宅的同時,并未給社區的廣場活動留出應有的空間。在石家莊的很多小區,社區活動的廣場平臺,空間非常有限。中國大媽的廣場舞需求,屬于硬性需求,而廣場平臺有限,也成為客觀現實。廣場舞矛盾的表象,是年輕人與中國大媽們的娛樂觀念不同,而根本點則在于,商業住宅與城市建設中對廣場活動空間的“壓榨”。
2008年汶川發生強烈地震的時候,曾經引起一場關于中國城市廣場面積是否能夠容納突發事件常駐居民避難的討論。很多城市,在廣場建設上,相對滯后。某些短視的地產項目,也只熱衷于對樓盤的開發建設,而忽略了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建設。當我們關注這些之后,便會發現,過多的討論中國大媽們的娛樂素質問題,實際上是因小失大的。
有媒體評論指出,廣場舞是中國大媽們的一種健身方式,年輕人應該給予尊重和理解,當然,中國大媽們也應該適可為止,不能娛樂到太晚,免得影響上班人士的休息。個人認為,這種看似各退一步的中立觀點,實際上則有和稀泥的嫌疑。中國大媽與工作青年的矛盾,不是廣場舞引發的矛盾,而是廣場建設的相對滯后所導致。
未來中國,一定會進入一種相對的老齡化階段。城市老齡化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超過鄉村。在這種態勢下,廣場舞的硬性需求者數量,將會逐年增加,而不是遞減。廣大的中國鄉村,可以為老齡化人口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在東北等地的農村,廣場舞已經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健身娛樂首選項目。但是,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城市,房子搶占了人們活動的空間,人們日益增長的廣場活動的需求與廣場數量與面積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之間的矛盾,正在成為中國城市的一項重要矛盾。
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人也都有老的時候。作為城市建設的規劃者,我們更應該注意居民區與城市廣場的配比問題。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城市廣場建設與商業地產項目開發之間,并非矛盾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卓達星辰廣場帶動周邊地產的真實案例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大媽們可以影響黃金走勢,那么,為中國大媽們服務的廣場建設,是否也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周邊樓市呢?中國大媽的廣場舞需求,倒逼了中國城市廣場的建設,同時,這種需求又為城市廣場建設提供了物質與財力保障。
借此,我們便會發現,大媽們的廣場舞,實乃是為中國城市的發展做出了最直接有效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