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正在抓緊編制“一帶一路”總體規劃,目前還處于研究規劃階段。“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來源:鳳凰財經)。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臺商協會名譽會長、中華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主席、北京大學民營企業研究所客座教授賴文鑫上個月曾受陜西省僑聯邀請、以海外僑商的身份到陜西參加西洽會,并參與僑商投資陜西行活動。讓我們看看這位臺商眼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欣聞三部委牽頭編制“一帶一路”總體規劃非常振奮。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先后開發了以深圳為首的珠三角、以浦東為首的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使得中國經濟由海路與世界接軌。改革開放的第4個十年,國家提出向西開放。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向絲綢之路沿途各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構想。絲綢之路經濟帶大致在古絲綢之路范圍之上,包括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四省市區,是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經濟合作區域。
和僑聯領導一同參與海內外僑商縣區行活動,我發現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市、縣都在積極招商,可謂用心良苦,這樣各自為政、各出奇招拼招商太辛苦,也難以抓住客商的動向。在各市縣區分別招商之時,省里應先做好產業布局與規劃,由省市主導向國際招商,再依據產業或行業的特點分到市、縣、區,這樣會有效率,也容易出成果。若全省有整體的規劃,在省際或國際的客商,也能很快達成投資意向。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新思維進行整體規劃,要用國際化高度的眼光建立一個西安、甘肅、新疆乃至中亞、歐洲的國際化大平臺,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技術流、文化流的綜合交流合作發展平臺,給予更大的發展空間、創新格局。陜西是絲路經濟帶的的起點,也是中心點,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絲路經濟帶建設中再出發?陜西應以西安為起點闊步開發,并延伸至中亞及歐洲陸橋,如果能做起來,西安完全可以實現漢唐以來的復興。陜西和西安要演好“領頭羊”角色,爭取中央的支持,做好主導性、引領性工作,以國際化的眼光,構建一個以西安為起點并延伸至中亞的合作平臺。
對臺陜合作,我本人非常看好。我認為,陜西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和臺灣企業的合作。臺商的投資路徑,就是沿著大陸經濟發展的路徑走的。臺商到大陸投資的過程,基本遵循一個規律即由珠三角至長三角再到環渤海。現在國家戰略轉到西部走廊,也將會有大批臺商關注這里。臺陜產業合作,完全可以更加深化,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