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城市環境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民生幸福,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日前指出,城市管理工作具有長期性,有關部門要從大街小巷、機場車站、城市出入口、施工工地等場所的環境衛生抓起,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和品質化雙提升。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美好是城市建設的起跑點,民生幸福是城市發展的頒獎臺。構建良好城市環境,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既是一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數,也是城市影響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更是廣大市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站在市民角度,環境好了,蚊子少了,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也少了,安全感、幸福感有時就是這么具體、實在。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城市管理千頭萬緒,城市環境議題宏闊,環境衛生是抓手——河涌整治、污染治理、環境保潔、垃圾處理、公眾參與等,精細化管理是方向——環衛保潔精致化、園林綠化精品化、市容市貌美觀化等。廣州素有花城美譽,花香水秀,景色宜人。曾乘亞運東風,經過治臟、治亂、治差,讓廣州天更藍、水更清、屋更靚、城更美。“行百里者半九十”,城市環境管理永遠在路上,后亞運時代如何鞏固成果,讓廣州更出彩,乃當務之急。
直插云天的“小蠻腰”廣州塔是廣州的地標,雍容大氣的“城市會客廳”花城廣場是廣州的驕傲。亞運會后,廣場時有小攤亂擺,垃圾亂扔,市民嘖有煩言。經過城管等多部門聯手,下猛藥、出重拳整治之后,環境大為改觀,美麗重現。廣州塔、花城廣場環境蝶變昭示,廣州的城市環境改善大有可為,必須有所作為。
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從小處著手。從大街小巷、機場車站、施工工地等場所環境衛生抓起,一點一點抓,一片一片抓,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實現無死角、全覆蓋。同時,必須用心再用心、細致再細致。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從機制著眼。突擊式城市環境整治活動,成效也許立竿見影,但是時間一長,臟、亂、差現象難免死灰復燃。鑒于城市環境管理工作的反復性,創新一套高效、長效的管理機制不可或缺。
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向科技要效率。建立起集監控、調度、指揮、實施為一體的管理服務體系,實現全方位覆蓋、全時段、網格化管理,形成“制度完善、網絡健全、運轉有力、責任到位”的管理新格局。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向合作要效益。城市環境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眾多職能部門,必須有凝聚力、向心力,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尤其是執法部門,要敢于依法對不衛生、不文明現象亮劍。
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重在市民參與。“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只要也只有調動廣大市民群眾參與的熱情,城市環境管理工作才有源頭活水。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重在見賢思齊。虛心向國內外先進城市學習城市環境管理經驗。譬如新加坡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組織模式、方法體系、法規體系、罰款制度、考評制度、資金運作、公民參與、宣傳制度,值得廣州借鑒,為我所用。
凝聚大智慧,傳遞正能量。以民生幸福作為城市管理的根本價值取向,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與品質化雙提升,必將使廣州成為廣大市民群眾的宜居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