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憲法與生活息息相關
時間:2014-12-04 13:25:51  來源:求是網   作者:易賽鍵 
    1982現行憲法實施30多年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歷經了四次修改,是一部符合國情、契合民意的好憲法。但人民對這部憲法的認識還是不夠的。憲法就像是高懸在空中的美麗氣球,看上去很美很給力,但總覺得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

    其實,這部憲法在保障和維護公民基本權利的同時,也改變著公民的生活方式。因為憲法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又為了優良的生活而存在。憲法要求國家尊重公民個人的生活方式,也要求國家關心公民的全面發展。憲法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其實是一種理性的生活方式、個體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

    時隔多年,不少人還記得這樣一則媒體報道:2003年1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市民劉某等人在法制宣傳日,身穿上寫著“維護憲法”等字的白大褂,站在區政府門前。不管此舉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是公民在維護自己權利時把憲法當根本依據的權利意識的體現。

    憲法強調,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國家機關行使的權力都來自人民的授權,國家機關行使人民授予的權力時,要時時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杭州發生的事件表明,憲法理念已經深入一些公民的思想觀念中,并轉化為“理性維權”、“依法維權”的自覺行動,推進了中國的民主法治進程。這一點,可以從農民工群體維權方式的轉變得到驗證。農民工是中國社會階層中一個特殊群體,其維權歷程,恰恰可以作為當下中國憲法對公民權利保障的切片。近年來,農民工維權已從“暴力討薪”轉變為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通過法律途徑的“理性討薪”。這深刻體現了公民的憲法意識、法律意識正逐漸形成。

    憲法實施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終極目標。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從對待逝者的態度看,設立全國哀悼日,表達了我國政府和全國人民對死難者的哀痛之情和感傷之意,充分體現了對“人的尊嚴”的尊重和維護。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看,公民享有憲法權利,國家便應履行相應義務,設立全國哀悼日是國家依據憲法和法律履行義務的表現。從哀悼的對象看,無論是領導人還是普通群眾,每一個公民的生命和尊嚴,在憲法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應得到平等的保護和基本的尊重,設立國家哀悼日充分體現了國家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的平等性。

    憲法走進老百姓生活,在塑造公民憲法意識同時,激發了公民在面對公權力時的信心,提升了面對公權力時的主體地位。

    又是一則普通而又頗有意味的事例。清華大學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李燕,為了寫論文需要,曾經向國家13個部委申請公開各部副部長的分工職責等情況,包括分管部門、兼職狀況及其負責聯系的單位。被申請部門的回復“五花八門”,除了人民銀行總行外,其他各部門都處于非常的“戒備狀態”,給申請設置了各種障礙。2011年9月,李燕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遞交了三份起訴書,狀告國土資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而提出批評和建議的前提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權,那就需要政府主動公開相關信息,或者依公民申請而公開相關信息。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政府信息公開,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支點。李燕依法申請有關部委信息公開,沒有得到有效答復后,依法狀告三部委,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而早在1988年就有“民告官”的案例,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漁民包鄭照狀告縣政府一案,被稱為是“改革開放以來民告官第一案”。隨著公民憲法意識、法律意識的不斷提升,“民告官”案件層出不窮。不管最后的訴訟結果如何,至少公民可以通過行政訴訟進行“民告官”,而且有不少公民獲得勝訴,公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體現和提升。

    可喜的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種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上又邁出了關鍵而扎實的一步。

    現行憲法實施30多年來,還有許許多多、不勝枚舉的憲法事例,涉及受教育權、就業權、言論自由權等方方面面。可見,憲法在切切實實地融入、指引并改變著公民的生活方式。

    記得年幼時,常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話語,而在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治中國建設偉業中,恐怕要說“學好根本法,伴我走天涯”了。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