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著眼未來,北京的哪些功能屬于“非首都”功能?應該如何“疏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認為,目前,北京可以“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教育、醫療機構等。
袁崇法認為,在“疏解”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人口的生產生活需求,不能“拍腦袋”決策;另一方面要采用“公平、可選擇”的人口管理政策,而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強制“控人”。他指出,世界各國的首都,從功能定位上可分為大致兩種類型。一種是純粹的政治文化中心,例如巴西利亞、堪培拉、華盛頓等。另外一種是除政治功能之外,還帶有一定的經濟功能,例如東京、首爾。目前,北京的功能是二者兼具,既有政治文化功能,也有一定的經濟功能。
2014年,高層對北京做出明確的城市戰略定位,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大功能。經濟功能并不包括在內。而實際上,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北京一直在將制造業、重化工企業等外遷,目前大型重工企業已基本遷移完畢,所剩不多。袁崇法認為,當前能夠“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主要在于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教育、醫療機構等,既包括政府投資建設的,也包括企業投資經營的。
“什么因素在人口集聚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實際上,不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北京集聚了全國最優質的教育、醫療以及行政資源,外地人口大量向北京集聚,很多其實也不只是為了就業,為了工作,主要還是看重這里的公共服務資源好。”袁崇法指出。所以,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只能從第三產業中,梳理出那些跟首都功能和市民生產生活關系相對不那么緊密的,進行轉移。
北京為何集聚了如此多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袁崇法認為,這跟我國城市發展的特點有關。“中國的城市是區域權力中心,而不完全是一個社會治理單位。行政權力對市場資源配置的引導力很強,所以一個城市行政級別的高低影響了經濟發展資源集聚的程度。例如,省會在一省內往往是最發達的城市,縣城比鄉鎮要發達。而北京作為首都和直轄市,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科研機構、央企總部等,優勢資源集聚程度很高,對人口吸引力自然也很強。”袁崇法指出。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袁崇法認為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選擇要轉移的產業和企業,不能拍腦袋決策,應當立足于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市民生產生活需求。“例如很多農貿市場、批發市場,不能因為檔次低就強制關停,這會影響市民正常生活需求。消費層次是跟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
其次,在人口管理和控制方面,要制定“公平、可選擇”、一視同仁的戶籍政策,而不應該用行政強制、特權設定的方式。例如,以社保繳納年限為標準實行積分落戶,可以把社保年限設置得長一點,但是要有一個標準。這樣,無論是高學歷人才還是低技能的服務業人員,都能夠有機會落戶及享受當地公共服務。如果覺得年限太久無法承受,可以自己離開。或者公共服務資源轉移之后,選擇到其他城市發展。“如果人口管理政策沒有統一尺度,政府可以隨便亂添加條件,很容易變成歧視,影響社會穩定。”